[中國,深圳,2021年5月18日] 華為中國生態大會2021“F5G智簡全光網 共創行業新價值”主題論壇成功在深圳舉行。會議期間,華為宣布全面升級面向企業領域的F5G智簡全光網解決方案,發布面向工業場景的F5G全光工業網解決方案,并帶來華為首款光纖傳感產品Huawei OptiXsense EF3000,實現光技術非通信領域的“跨界”首秀。
直面挑戰,F5G智簡全光網再升級
2021年3月,“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信部也印發了《“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年-2023年)》,統籌推進以5G和千兆光網為代表的“雙千兆”網絡建設快速落地。
“千兆光網的建設不僅包括家庭寬帶,更囊括了企業網絡和工業生產網絡等應用場景,而泛在千兆接入,必將推動匯聚層和骨干層的網絡帶寬升級。”華為政企光領域總裁金志國說。
此前,華為以由ETSI(歐洲電信標準協會)定義的第五代固定網絡技術F5G(the 5th Generation Fixed Network)為基礎,面向行業打造了智簡全光網解決方案,包括全光數據中心、全光承載、全光園區和全光工業網四大場景,在會議現場,金志國正式宣布華為對全光承載、全光園區解決方案進行重大升級:
針對交通、電力等行業,F5G全光承載2.0解決方案引入了光切片技術,在繼承SDH硬管道物理隔離特性的基礎上,將帶寬提升到T級別,成為SDH升級的不二之選;
F5G全光園區2.0解決方案融入光電復合技術,解決了光纖無法為Wi-Fi等設備供電的問題,在園區多個場景實現光纖到終端。

(華為政企光領域總裁 金志國)
安全效率并行,F5G全光工業網解決方案正式發布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快速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能源礦業工程的深度融合成為必然趨勢,F5G全光工業網方案是圍繞安全而設計的,包括設備本身的電氣安全,生產系統的業務安全,以及人員現場施工和維護安全。據金志國介紹,F5G全光工業網解決方案有三大創新,一是兩層網絡架構,只在光環網頭端節點和末端節點部署有源設備,匯聚層則采用了無源分光器替代有源匯聚交換機和防爆箱;二是全面采用光纖作為通信介質,減少電氣火花風險;三是采用工業光環網保護技術,應對網絡多重鏈路或設備失效風險。
光纖傳感新產品Huawei OptiXsense EF3000首秀
華為推出光纖傳感新產品Huawei OptiXsense EF3000,助力油氣管線巡檢的無人化。金志國在現場指出,這款產品匯聚了華為30多年在光技術領域積累的關鍵技術,其具有聽得全、識得準、學得快的優勢,該新品由三大核心技術支撐:
聽得全:增強ODSP模塊,內置超強盲點糾錯算法,實現有效信號采集率提升至99.9%,達到0漏報的效果。
識得準:獨有振動波紋識別,32維振動波紋分析算法,準確率提升至97% 。
學得快:搭載了華為Hi-AI內核的人工智能,快速迭代海量新場景樣本,效率可達1000個/天,持續進化,不斷提升感知預警準確率。
加碼星光計劃,攜手伙伴加速構建全光生態
2020年8月,華為正式推出 “星光計劃”并宣布在未來5年投資25億人民幣用于全光產業生態建設。華為政企光產品解決方案銷售部總經理錢一波在現場表示,2021年“星光計劃”將持續強壓實現地市縱深,建立完善的生態伙伴體系,并提出“1+1+3+N”目標。
第一個“1”是指由華為、配置助理、總經銷商組建的區域專屬團隊,負責機會點市場洞察、項目運作與賦能;
第二個“1”是指構建覆蓋設計院、總包商、集成商、評審專家、城投代建等智能化圈子的生態伙伴體系;
“3”是指覆蓋城市光網、工業光網、園區光網等三大重點場景的生態伙伴體系,突破生產光網和感知光網兩大新場景,聚焦市場拓展與落地;
“N”是指構建光產業生態,覆蓋教育、醫療、廣電、安平等行業生態及分銷生態。

(華為政企光產品解決方案銷售部總經理 錢一波)
在會上,四川國網、南京農業大學、貴州新田煤礦、山東濟華燃氣等行業代表分享了F5G在電力、教育園區、智能煤礦的應用升級及光纖傳感技術就智慧管道服務的創新探索。作為光產業的領導者,華為長期堅持基礎研究投入和技術領域創新,致力于打造無處不在的光聯接,加速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此外,華為將繼續致力于建設開放、共贏、陽光的渠道體系,與合作伙伴共同實現光產品的市場引領。
華為公司簡介
華為創立于1987年,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我們致力于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讓無處不在的聯接,成為人人平等的權利;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讓云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所有的行業和組織,因強大的數字平臺而變得敏捷、高效、生機勃勃;通過AI重新定義體驗,讓消費者在家居、辦公、出行等全場景獲得極致的個性化體驗。目前華為約有19.7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30多億人口。欲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華為官網:www.huawe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