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萬元
今年上半年,廈門火炬高新區新增5家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1家企業獲市專利獎;針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共性需求,推進各類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運營,累計服務企業近8000家次,使用“火炬創新券”優惠服務金額近2000萬元。
8月13日,廈門火炬高新區(以下簡稱火炬高新區)傳來捷報,今年上半年,火炬高新區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對火炬高新區新定位、新期待、新要求,經濟發展規模、速度、效益齊頭并進,跑出了漂亮的“上揚線”。
火炬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7%,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速36.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2%,財政總收入增長84.8%,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今年5月,火炬高新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工作第三次獲國務院辦公廳督查激勵。
聚焦強鏈補鏈,勇當招商引資主力軍
寧德時代項目取得實質性突破,廈門時代新能源項目正式落地;引進南京高光、恒美等先進制造業強鏈補鏈項目……據火炬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火炬高新區開展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訊設備、新能源等重點優勢產業鏈群系統研究,繪制招商路線圖,圍繞產業鏈薄弱、空白環節重點發力,狠抓龍頭項目攻堅,積蓄起更澎湃、更強勁的發展動能。
數字經濟和現代制造業,成為火炬高新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也是火炬高新區招商引資的重點。上半年,火炬高新區現代制造業和信息產業招商組重點“促落地促到資”項目74個,總投資額達1521億元,占全市72.5%,其中重點促落地項目總投資額442億元,占全市59.7%;重點促到資項目總投資1079億元,占全市的79.3%。
基金招商工作持續提升,產業引導基金的杠桿效應逐步凸顯。火炬高新區簽約啟動設立廈門火炬孵化加速母基金、火炬潤信科技創新基金等基金項目,落地多個基金公司、持股平臺項目,并借助聯和、中電中金等基金引入天德鈺、華大北斗等項目。
項目相繼落戶是火炬高新區近年來積極加強產業趨勢研判、持續規范招商機制、優化營商環境的結果。上半年,火炬高新區進一步完善“一企一策”及用地項目啟動、評估、集體決策等在內的規范化工作流程,并建立項目履約監督機制,確保“一企一策”落實落細落地。上半年,火炬高新區凈增注冊企業數2322家,相較2020年、2019年同期,連續兩年實現翻倍增長。
布局未來產業,筑牢高質量發展主陣地
數據統計表明,數字經濟、未來產業為火炬高新區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上半年,火炬高新區盯住關鍵,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發展數字經濟,夯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
在數字經濟方面,火炬高新區緊跟國家統計局數字經濟統計標準,擬定了火炬高新區關于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按照現有標準,火炬高新區規上工業企業中數字經濟企業共346家,占火炬高新區現有規上工業企業總數74.2%,今年上半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529.3億元,占火炬高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91.8%,數字經濟占比不斷提高。
同時,火炬高新區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制高點。布局產業互聯網,瞄準產業數字化前沿細分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大力扶持石頭城等本地產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布局開源芯片產業,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中國芯片產業聯盟深度合作,打造全國首個集賽事論壇、項目加速、公共技術平臺于一體的RISC-V開源芯片產業生態;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謀劃設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火炬高新區還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依托火炬高新區產業聯合會,搭建供應鏈平臺,通過大數據技術,構建企業供應鏈協同機制和市場要素共享機制,鞏固并強化區內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構筑“最強大腦”,打造科技創新主引擎
上半年,火炬高新區深入開展“企業大走訪、服務零距離”活動,保姆式地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存在的難點和痛點,同時,深入打造科技創新主引擎,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環境。
火炬高新區重點圍繞主導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產業鏈關鍵技術環節,推動一批創新平臺落地,構筑起發展的“最強大腦”。積極對接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謀劃一批技術創新平臺。推動2家研究院申報建設福建省協同創新院產業技術分院,新增2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
火炬高新區通過大力支持“三高”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舉辦科技成果路演與技術對接活動等舉措,提升企業創新積極性。上半年,火炬高新區新增5家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1家企業獲市專利獎;針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共性需求,推進各類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運營,累計服務企業近8000家次,使用“火炬創新券”優惠服務金額近2000萬元。
火炬高新區還大力支持各類眾創空間升級為專業孵化器,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謀劃設立人工智能專業孵化基地、第三代半導體孵化平臺等,上半年新增市級孵化器及專業化眾創空間各1家。
針對人才培育,上半年,火炬高新區搭建火炬大學堂產業賦能平臺,成立我國第一所高新區平臺型產業非學歷教育機構。目前火炬大學堂已聘請30名各界專家建立戰略、產業、學術顧問委員會,與18家高校、知名企業、商協會等結為戰略合作伙伴,順利開展首期企業家培訓,并啟動規劃產業智庫建設。
通過活動載體創新,火炬高新區的引才渠道也進一步拓寬。火炬高新區通過“政府+學校+園區(企業)”協同引才模式,舉辦“炬火種·燃新薪”首屆高校新星挑戰大賽,吸引清華、復旦等省內外83所知名高校1231人次參賽,達到“以賽聚才,以賽引才”的效果。
推進金磚核心區建設,建設一流園區主平臺
“緊緊抓住金磚創新基地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加快構建金磚創新基地的核心區。”火炬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火炬高新區聚焦項目合作、人才培養和載體建設等,快速推進核心區建設。
如積極謀劃并引進小米、百度、博世等國內外新工業革命領域的大企業來廈門設立金磚總部或細分領域創新基地,引導ABB、石頭城等企業拓展金磚市場;推動成立廈門市金磚人才創業基地,啟動2021廈門金磚創新基地人才賽道暨留學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并將“鷺創未來”海外創業大賽賽區拓展至俄羅斯等金磚國家;聚焦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領域打造一批金磚特色載體,其中金磚數字經濟孵化中心已投入使用,金磚未來創新園、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建設工作超時序進行。
上半年,火炬高新區重大片區建設、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提速。其中,火炬高新區內同翔高新城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9.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81.2%;軟件園三期完成投資16.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69%。37個市重點項目(含同翔)上半年完成投資106億元,完成時序計劃的217.2%。
產業項目也不斷跑出“加速度”。中航鋰電A6項目完成上半年計劃的207.8%;天馬6代柔性顯示項目主廠房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順利封頂,刷新同行業、同規模面板廠房建設速度;聯芯集成電路制造項目、海辰鋰電研發及智能制造項目、廈門唯恩電氣翔安新廠房項目、椅夫健康科技園等項目均提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
火炬高新區還先行先試,建設“雙碳園區”。開展能源管理試點,推動火炬(翔安)產業區增量配電改革,實施配電網規劃、建設和運營,探索優先運營部分火炬資產電網。加快園區智慧化探索,在軟件園一期北區開展智慧園區試點,重點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開展場景研究和應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