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報近期密集披露。據記者統計,截至8月25日,兩市1469家上市公司發布中報,其中石化企業168家。從披露情況看,石化業各子行業盈利能力出現明顯分化,國際化程度較高、技術含量高的精細化工企業全線飄紅;受產能過剩拖累的化肥和采掘業虧損嚴重;受資源型企業虧損影響,資源類個股表現平平。
從已發布的業績報告看,中間體生產企業全線飄紅。隨著國際產業轉移和我國化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跨國醫藥巨頭越來越多地將研發、生產外包。中國憑借較低的成本、不斷提高的服務質量和產權保護意識,承接了更大比例的定制研發、生產業務。上半年染料、醫藥、農藥、精細化工、造紙化學品、氟化工等中間體上市公司業績可圈可點。中間體染料概念股浙江龍盛、閏土股份、安諾其、建新股份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200%,其中建新股份比增達到571.7%。精細化工產品中間體生產商聯化科技、天馬精化、永太科技等也都發出預增公告。
上半年,一些中小農藥企業在環保高壓政策下逐步退出市場,加上全球對農藥需求持續旺盛,支撐農藥股走高,紅太陽、沙隆達A、華邦穎泰、華星化工、諾普信、利爾化學、長青股份、輝豐股份以及生產復合肥的金正大、史丹利、芭田股份等公司均預增。不過,作為中國農藥出口量最大的草甘膦品種,二季度由于產品價格下滑,增幅收窄。
氨綸、民爆、石油服務等行業持續景氣。上半年,氨綸總產能約增加12%,但其年需求增速達30%,行業保持較高盈利水平。民爆行業得益于西部地區需求快增,以及生產成本下降等因素,久聯發展、江南化工等保持了良好盈利勢頭。
已公布的中報顯示,由于內需不振,加上產能過剩等原因,兩市凈利潤虧損過億元的企業33家,其中17家在石化板塊。虧損子行業主要是化肥業與采掘業。涉及企業分別是藍星新材、云天化、中鋼吉炭、華錦股份、黑化股份、儀征化纖、陽煤化工、神火股份、安泰集團、建峰化工、恒天海龍、新民科技、四川美豐、中鎢高新、金牛化工和河池化工。其中儀征化纖上半年營業收入79.24億元,比增減少9.10%;凈利潤虧損17.5億元,比增下降256.1%。
此外,由于資源型企業普遍虧損,資源類個股表現平平。擁有磷礦石資源的興發集團、澄星股份、湖北宜化、六國化工,鉀鹽資源的鹽湖股份,螢石資源的巨化股份,鈦精礦資源的安納達、佰利聯、中核鈦白,橡膠資源的海南橡膠,鋰精礦資源的路翔股份等,上半年均表現不盡如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