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跨國礦業巨頭的鐵礦石生產創下記錄新高,一邊是制鋼的大宗商品價格下滑,中國鐵礦石企業是否走到了盡頭?
中國是鐵礦石最大消費國,今年迄今為止,中國鐵礦石價格已經下跌近30%。
金屬專家Michael Komesaroff在報告中解釋稱,鐵礦石價格下跌不是因為需求驟跌。盡管房產市場意外疲弱,但鋼鐵需求量今年年內已上漲近5%。主要問題是供給過多,這源于英澳集團、必和必拓、力拓(Rio Tinto)以及處于困境中的中國高成本生產商之間的生死決斗。
依靠中國政府支持企業業務的跨國礦產企業并沒有喊出這一點。但一些分析師認為,主要礦商已“將油門踩到底”,因為他們預計中國鐵礦石生產商將被迫停業。這樣可以造成供應緊縮,有助于價格回升,雖然中國經濟不再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力拓前高管Mr Komesaroff寫道:全球礦商希望通過供應充斥市場,壓低價格,他們希望可以驅使中國生產商破產。
從財務角度來看,這一想法對力拓、必和必拓集團非常有利,其目前鐵礦石生產成本依然低于銷售價格。
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政府是否將允許國內鐵礦石行業萎縮。這將令中國——超級金屬消費國、依賴鋼鐵密集型基礎設施項目來保持經濟增長的國家——更加依賴跨國礦業公司。
正如力拓前中國高管胡士泰強調的,北京與世界上最大礦商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安的互利關系,且北京決策者不希望這種關系進一步加深。
中國未來的經濟刺激政策可能會給中國鐵礦石生產商帶來有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