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首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業大會上,山東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朱維群做了一個關于“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潔利用技術開發”的演講。據他介紹,山東大學全球首套碳排放的煤炭清潔利用開發路線,將二氧化碳直接封存到煤化工的最終產品中,目前已經和企業合作進行研究示范,這一技術在未來的成熟運用將有助于解決煤化工行業的環保難題。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指出,現代煤化工只有解決了環保難題才能真正成為煤炭清潔利用的主力軍。當前我國煤炭經濟運行處于地位徘徊的態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發展煤化工成為推進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的一條重要途徑,但由于煤化工剛剛起步,依然屬于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能耗產業,而在將來會有更多的環保標準及相關政策出臺,因此煤化工要獲得長遠發展就必須通過環保技術改革等方式真正實現清潔生產。
煤化工水資源消耗量和廢水產生量都很大,因此節水技術和污水處理技術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我國的煤炭資源和水資源呈反向分布,例如山西、陜西、寧夏、內蒙古和新疆五個省的煤炭保有儲量約占全國的76%,但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6.14%,節水技術將在這些地區的煤化工行業中獲得廣泛利用,企業將傾向于選擇節水型工藝和設備以及用空冷技術代替水冷技術,并且會注意循環水的利用和冷凝液的回收。煤化工廢水的組分復雜并且含有固體懸浮顆粒、氨氮及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若處理不當容易造成水污染并演變為水質型缺水,因此廢水處理是所有煤化工項目都需要考慮的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項目的效益。
與傳統石油化工行業相比,煤化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大,盡管國家對于所有的煤化工項目還沒有出臺關于碳排放的硬性要求,但相關政策遲早會出臺。目前新型煤化工如煤制油、煤制氣和煤制烯烴都是在煤制甲醇的基礎上進行的,必然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根據行業的平均水平,一噸煤制烯烴約產生11.1噸二氧化碳、煤制油8.7噸、煤制天然氣8.25噸,因此在國家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作為碳排放大戶的煤化工未來面臨的減排壓力在所難免,加快碳減排技術的創新、降低碳捕捉和封存成本成為煤化工行業的重點。
未來煤化工生產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加快環保技術改革的步伐。首先,煤化工企業應加大環保投入力度,主要是對傳統工藝及相關系統技術進行優化、集成和升級,使產能消耗進一步降低,污染進一步減少;其次,企業應積極借鑒國外經驗大力推進廢渣和二氧化碳的綜合利用,依靠科技實現真正的清潔生產、高效節能;最后,企業還要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優勢,持續追蹤煤化工環保科技前沿,適時推進現代煤化工環保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政府和相關部門也要鼓勵企業主動參與到節能環保項目中來。
中投顧問董事、研究總監郭凡禮指出,水資源和環境制約等問題是煤化工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和其他新興產業一樣,產業問題的解決需要依靠政府和企業積極采取措施。盡管我國目前的煤化工行業正處于困境之中,政策方面環保標準的趨嚴以及部分產品方向的產能過剩問題給正在發展中的煤化工行業制造了重重阻礙,但未來隨著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等新興行業有效運行,煤化工行業將漸入佳境,綠色環保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