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11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6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6%。環比來看,較之10月份4491億千瓦時、9月份4563億千瓦時的全社會用電量都有所增加。
11月第二產業用電量為3471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6%。其中輕工業為5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重工業為2836億千瓦時,同比降低2.4%。從環比來看,二產用電量較之9、10月份呈現出了上升趨勢。今年以來,我國二產用電量、特別是工業用電量同比數據均呈現下降態勢,但工業增加值卻不斷增加,這主要是工業內部結構調整發揮了作用。10月份的輕工業用電量表現較弱,主要與日用品消費和外貿出口頹勢有關,11月份這一數據有所增加,這應該與當月的全民網購狂歡潮有一定關系,帶動了輕工業的生產。但宏觀外貿出口的頹勢仍舊沒有改變,當下調結構的著力點也正從依賴出口向擴大內部市場需求轉變。從重工業來看,六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占到整個工業用電量的60%以上,在產能過剩以及國家政策鼓勵發展高產值、高附加值產業的背景下,六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持續呈下降態勢,使得整個二產的用電量也成走低態勢,產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
11月第三產業用電量為56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4%,保持了明顯的高速增長趨勢。這一數據比10月份的554億千瓦時增長6%。第三產業雖然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比例還比較低,但連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正是經濟新常態下拉動發展的內生動力。
近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談到當前經濟形勢時用了“符合預期、符合規律、難能可貴”三個詞。他認為,近期國內需求確實在回暖,11月份生產回升的可能性很大。11月份用電量數據的表現,也印證了這種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