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的工業4.0越來越近。那么,究竟何為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的形勢如何?傳統制造業應該如何應對?在工業4.0宣講一線的山東財經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山東商會會長、制造業專家李斌接受了采訪。
工業4.0不僅僅是智能制造
李斌,在制造行業工作30余年。十幾年前他就提出了“網絡自動設計—網絡自動工藝編制—網絡自動制造”的技術概念,成為國內最早提出制造業和互聯網結合的專家之一。十幾年后,當德國工業4.0及中國制造2025等概念激發全球制造業興奮點時,長期關注制造業創新的李斌對工業4.0有了更深的思考。
“現在很多企業理解工業4.0都把重點放在智能制造即智能生產系統上,而對工業4.0真正的內涵、理念以及我國企業的工業4.0發展之路的理解有所欠缺。”李斌介紹道,很多企業一提到工業4.0就首先想到要升級設備,似乎把自動化設備換成智能化設備,建設新的生產線就萬事大吉了。
李斌認為:“對大部分企業來說,升級設備不僅投入巨大,而且容易穿新鞋走老路。再好的設備和智能生產線如果生產出來的還是老產品,那這樣的工業4.0只是增加了成本。因此,企業絕不能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
工業4.0需要深刻理解內涵
“工業4.0不僅在改變著制造業,也在改變著我們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要深刻理解工業4.0的內涵。”李斌說。
理解工業4.0的內涵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對工業4.0生產系統的理解,另一個是對其核心技術——信息物理系統的理解。
他認為,工業4.0時代下的網狀型生產系統是一個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基礎之上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用戶等可以通過互聯網充分實現信息互動、交流和控制的系統。二是信息物理系統,即智能機器、存儲系統和生產設施,能夠相互獨立地自動交換信息、觸發動作和控制,使生產系統由自動化向智能化轉變,實現扁平化生產。
李斌說:“可以將其看成是實體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實現對接的工具,一個虛實之間的聯接體。”
企業如何應對工業4.0
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工業4.0?李斌認為,首先,應深刻理解工業4.0的概念和內涵,給企業的發展留好接口。其次,應重視開發和生產數字化產品或者說互聯網產品。第三,注重生產系統的轉型,未來的生產系統將是基于大數據和工業云平臺下的智能生產系統。
“工業4.0時代下的企業轉型,應首選重視開發和生產互聯網產品,而不是首先關注智能工廠。”李斌說,企業的產品是否為互聯網產品與其工廠是否為智能工廠沒有必然的聯系。
例如,目前特斯拉汽車的生產系統并不全是智能化的,有很多環節甚至需要手工操作,其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還不及現在的傳統汽車生產系統,但它是一款互聯網產品,代表了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有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產品轉型也必然會要求有相適應的生產系統,因此,企業在注重產品轉型的同時,也要關注生產系統的轉型。”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