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的“兩會”意味著時下的熱點政策將釋放,投資熱點也將涌現。今年“兩會”恰逢“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兩會”主題也將圍繞“十三五”規劃展開,業界認為,環保概念將再度升溫,環保行業將迎來較佳發展機遇。
環保行業概念與興起背景
環保行業是指從預防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角度出發進行的系類活動,包括產品開發、商業流通、信息服務與工程承包等方面。早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了“后遺癥”:環境污染,大氣、水質與土壤污染問題正不斷加劇,排放物污染總體量巨大,遠超過環境自凈的能力,推行環保,推動環保行業發展迫在眉睫。
環保行業政策環境
基于以上背景,我國近兩年加大了環保政策支持力度。2015年初,中國《新環保法》正式施行,這部被譽為史上最嚴厲以及世界上最好的環境保護法出臺,反映出我國改進環保力度的決心;
隨后,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將發展環保資本市場,內容涵蓋對符合治理條件的第三方企業、金融機構與發行企業債券進行優先審批等;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等內容也得到了重點強調,這意味著未來五年,甚至更遠,環保行業都將獲得政策力挺。
環保行業發展規模與潛力市場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生態環保行業PPP模式運營情況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我國環保行業收入實現1120.79億元,同比增長8.61%。政策力挺、地方政府不斷落實的前提下,預計幾年我國將形成8萬至10萬億元的環境保護市場規模,環保行業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一大亮點。其中,大氣污染、水污染治理與土壤修復三大細分領域將率先獲得發展。
在2013年與2014年,我國分別投入了50億元與100億元推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不過實際結果難以讓人滿意。2015年12月,針對日益惡化的環境,商務部對外表示國家將對節能環保產業投入17萬億元,業界預計這筆投入中將有超過1.84萬億元資金專門用于大氣污染治理領域,預計空氣質量檢測廠商、空氣凈化器廠商、大氣除塵與工業粉塵處理企業與硫化物脫銷企業將受益。
2009年到2014年,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為75.3%、82.3%、83.6%、87.3%、89.3%與90.2%,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對環保問題日漸關注,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發展正漸入佳境。與城鎮污水處理行業相比,我國工業污水處理以及農村污水處理尚在起步階段,未來將成為治污的重點領域。
與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受到的重視情況不同,我國對土壤污染重視較晚,在我國環境服務業中,涉及土壤治理的生態修復企業僅僅占3.7%。在“土十條”利好政策下,預計未來我國土壤修復市場的規模應該會達到10萬億級別,大部分先導市場集中在市區的工業污染場地和耕地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