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特急文件,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業放緩燃煤火電建設步伐,以應對目前日益嚴重的煤電產能過剩局面,以期化解由此帶來的能源行業運行風險。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將重點做好4方面工作:1、建立風險預警機制;2、嚴控煤電總量規模;3、有序推進煤電建設;4加大監督管理處理力度。這4項工作試圖以長期,中期,和短期結合的方式化解過剩。
煤電裝機嚴重過剩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2015年的火電設備小時僅為4329小時,為1978年以來火電設備利用率最低的一年。如果按5500小時的火電盈虧平衡點來測算,目前過剩程度已超過20%。
據國家能源局的測算,“十三五”期間電力需求約7萬億千瓦時,其中留給煤電的增長空間再高也不超過1.9億千瓦。但目前在建與核準的裝機容量是3億千瓦,已遠遠超過用電需求空間。
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目前的過剩局面凸顯了電力行業產能預警機制的缺失。能源主管部門此次首先著眼于建立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
這一機制將定期發布分省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提示。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根據電力供需變化趨勢與煤電風險預警提示及時調整相關措施。
預警提示對外將給國土、環保、水利等部門以及銀行業等金融機構提供參考依據,即在為煤電項目辦理核準及開工建設所需支持性文件、發放貸款時,根據風險預警提示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對上,則是為中央提供政策參考依據。
嚴控新增規模,加大淘汰力度
中期的舉措在于嚴控各地煤電新增規模。能源主管部門將針對不同地區采取不同的嚴控政策。
對存在電力盈余的省份以及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原則上不再安排新增煤電規劃建設規模。即便是確有電力缺口的省份,也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發電項目,并充分發揮跨省去電力互濟、電量短時互補作用,減少對新增煤電規劃建設規模的需求。
對于國家能源基地的建設步伐也將有所收縮,需要統籌考慮受端省份的火電設備利用水平。
據知情人士介紹,基地煤電項目的規劃建設要利用基地現有煤炭產能,并充分考慮環境、水資源承受能力以及受端省份的用電需求。合理安排現有煤電基地規劃建設時序,分期規劃建設基地配套煤電項目,避免因接收外來煤電造成受端省份電力冗余。
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將加大。主管部門要求,進一步提高標準、加大力度,逐步淘汰服役年限長,不符合能效、環保、安全、質量等要求的火電機組。30萬千瓦以下運行滿20年的純凝機組和運行滿25年的抽凝熱電機組,將會被優先淘汰。
取消、緩核、緩建一大批煤電項目
此次亦出臺短期將會見效的舉措,在過剩嚴重的區域,須取消、緩核、緩建一大批煤電項目。
被取消的:不具備核準條件的煤電項目。其中包括:1、2012年及以前納入規劃的未核準煤電項目必須取消。相應規模滾入當地未來電力電量平衡,待2018年后結合電力供需情況再逐步安排。2、其他不具備核準(建設)條件的煤電項目鼓勵取消。
被暫緩核準項目的:電力盈余省份煤電項目2017年前(含2017年)暫緩核準除民生熱電外的自用煤電項目(不含國家確定的示范項目)。盈余省份包括黑龍江、山東、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福建、湖北、河南、寧夏、甘肅、廣東、云南等13省(區)
緩建項目的:電力盈余省份的自用煤電項目,尚未開工建設的,2017年前應暫緩開工建設;正在建設的,適當調整建設工期,把握好投產節奏。
這些省份包括:黑龍江、遼寧、山東、山西、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湖北、河南、江蘇、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15省(區)。
此外,國家主管部門再次提醒省一級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規定履行核準程序,對于前置條件不具備的煤電項目,不得核準。熱電聯產項目核準前,其熱電聯產規劃應已納入相應省(區、市)電力發展規劃!吧洗髩盒 表椖亢藴是,要落實關停計劃。
剎車效果有待觀察
對于違規建設行為,主管部門再次明確嚴厲的懲罰措施:國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機構不予辦理業務許可證;電網企業不予并網;銀行及其金融機構要依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停止對其發放貸款。
這文件無疑給目前過火的煤電建設踩下“急剎車”。
中電聯的數據顯示,雖然煤電產能過剩,煤電建設熱度并無降低。1—2月份,全國基建新增發電生產能力2228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產886萬千瓦。其中,火電1395萬千瓦,比去年同期多投產608萬千瓦。整個行業仍處于一路狂奔的狀態。
及時剎車顯然有利于化解煤電產能過剩問題。但是,燃煤火電的核準權限已經下放至省一級政府。地方期望通過投資來穩增長的需求加大,電力投資的意愿依然較為強烈。在這一情形下,這一文件的效果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