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嚴峻,治理刻不容緩。據調查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耕地的土壤點位超標率已達到19.4%;從污染的典型地塊來看,重污染企業用地、工業廢棄地以及采礦區土壤污染最為嚴重。近年來由重金屬引起的土壤污染重大事故頻發,治理已迫在眉睫。
制約因素逐步削弱,行業存邊際改善。目前土壤修復主流模式為和房地產結合,對于政府為主導修復的,如農業用地或者純生態修復土地,此前由于標準體系不完善、缺乏成熟商業模式(誰出錢問題)以及技術不成熟等問題,進展緩慢。上述問題在進入“十三五”之后將逐步削弱,行業發展邊際改善。
“土十條”疊加“十三五規劃”,政策力度加大
土壤修復在環保十三五規劃中地位顯著,為十三五時期環保工作重點之一;目前“土十條”內容基本成熟,即將報批實施,政策進入密集出臺期。
資金瓶頸問題邊際改善,專項資金制度+財政投入加大
針對土壤污染治理的資金問題,“土十條”相關編制單位建議提取土地出讓收益的10%作為土壤修復專項基金,此外預計十三五中央財政資金撥付將增加數倍,以此再撬動地方財政和社會資本,推動部分標志性試點項目開展。
配套的標準體系政策有望逐步完善
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在編制中,預計將于16年下旬或17年出臺;后續配套的針對性的標準體系、包括資金保障等系列配套政策均將陸續出臺 n 任重道遠,萬億市場空間待開啟:根據公布的十三五計劃實施的100個重大工程及項目,將開展1000萬畝受污染耕地治理和4000萬畝受污染耕地風險管理,預計相關投資額近萬億。
海外經驗
美國超級基金推動發展;日本立法先行,明確實施主體和費用承擔者,針對性進行治理。美國通過成立超級基金解決污染場地治理費用問題,并建立優先名錄處理污染場地;日本針對性立法治理不同污染場地并嚴格規范標準,明確實施主體和費用承擔者。
發展初期階段
地產結合模式為主,龍頭公司跑馬圈地。目前土壤修復主流模式仍為土地置換和房地產結合,農業污染用地治理隨著行業制約因素逐步削弱,十三五時期推進力度有望加快。目前土壤治理項目,龍頭公司憑借深厚的技術實力和較強的綜合解決方案能力承接較多,標桿效應突出,未來有望強者恒強。
土壤修復-十三五環保行業最具彈性之細分
環保十三五規劃新增重點,制約因素逐步削弱。目前土壤修復主流模式為和房地產結合,對于政府為主導修復的,如農業用地或者純生態修復土地,此前由于標準體系不完善、缺乏成熟商業模式(誰出錢問題)以及技術不成熟等問題,進展緩慢。上述問題在進入“十三五”之后將逐步削弱,行業發展邊際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