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普惠金融成為金融行業關注的話題之一。普惠金融的目標是建立惠及大眾的金融服務體系,為更多的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相對于一般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所面向的用戶數量更多、范圍更廣,要為他們提供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面臨的困難也更大。
首先,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普惠金融服務對象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的消費者,目標群體的需求分散化、差異化、資金需求小額化,又大大增加了金融機構的風控難度。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下,客群分散、教育水平不齊、收入不穩定、人行征信白戶、固定資產匱乏、受眾量極大……如何幫助每一位用戶找到他們所需求的金融產品,是金融機構亟待解決的難題。
其次,對于用戶來說,金融機構數量繁多、良莠不齊,服務水平差別較大,極難甄別。這就導致套路貸、校園貸等產品亂象頻出,不僅直接損害了一部分用戶的利益,還極大地打擊了很多人對于金融服務的信心。
因此,對于普惠金融來說,“精準”二字尤為關鍵,只有精準識別用戶,精準甄別產品,才能夠做到“精準普惠”,用優質的金融產品,幫助真正有需要的用戶。
那么,如何做到呢?僅僅靠傳統手段,仍舊無能為力,要么無法幫助到大批量用戶,要么大水漫灌,無法控制風險。
正是因此,金融服務企業開始發力科技金融,希望借助于大數據算法及人工智能來解決難題。
今年9月開始,互聯網金融企業掀起更名潮:京東金融改名為京東數科、螞蟻金融云升級為螞蟻金融科技,百融金服將官方微信、微博等平臺更名為“百融大數據”。
隨之而來的是金融科技人才的緊缺。據媒體報道,隨著金融科技熱浪襲來,金融科技人才的身價也水漲船高。一年前,針對AI領域的應屆畢業生,碩士生約莫能拿到30萬元的年薪,博士生則高達50萬元。今年,有企業給應屆生的薪水拔高了10%~20%;也有企業上漲幅度更大,尤其是給博士生的薪水從去年的50萬元年薪倏地躥到80萬元。
這些跡象表明,“科技+金融”確實成為金融服務通往“精準”道路的重要領航。作為智慧金融服務的先行者,榕樹平臺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榕樹平臺從發展伊始就致力于運用技術手段,解決優質金融機構服務和優質用戶需求之間的連接問題,并探索出了一整套解決方案。
風控前置,精選優質用戶
風控是金融服務的核心,也是金融服務能夠長久持續、普惠大眾的基礎。金融風險應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因此,貸前風控較貸后管理更為重要。榕樹平臺所做的,就是將風控前置到營銷端。
在推薦信貸產品之前,榕樹貸款借助百融深厚的數據分析能力,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對客群進行預先信用評級,立體式定位他們的消費能力和貸償能力,然后對符合不同金融產品風控要求的客群,精準匹配合適他們的金融產品。
也就是說,用戶提交需求以后,榕樹平臺就已經根據其消費場景、消費能力、職業屬性等進行提前畫像,全面評估該用戶的違約概率,給出不同的風險定價和預授信。在為金融機構和產品帶來目標用戶的同時,從風控安全方面給予金融機構最大的保障。
智能甄別,精選優質產品
在優選用戶的同時,榕樹平臺也在對金融機構進行甄別,確保用戶得到的是合規、合適的金融服務產品。
首先,榕樹平臺對金融機構的準入機制有很明確且嚴格的設限,所有入駐榕樹的產品,必須是持牌且合規的,保證了平臺上金融產品的安全性。真正做到了讓每一位榕樹用戶既省心、又放心。
然后,榕樹會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將用戶的個性化偏好和習慣進行精確畫像,然后站在同樣的角度,快速計算分析出最合適的金融產品,再推薦給用戶。使得整個選擇流程更加清爽,避免用戶多次申請卻一直被拒的不良體驗。
榕樹平臺的快速發展,印證了上述“科技+金融”模式的可行性:2018年Q2季度,榕樹平臺月撮合交易量已達20億,貸款批核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3-5倍,新用戶增速較上一季度提升近500%。
經過了2018年合規性調整之后,金融服務行業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在科技的助力下,更多用戶將會享受到科技和金融發展帶來的便利,獲得更加便捷、高效、精準的普惠金融服務。
作者單位:湖北大方錦佳置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