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水平合理均衡 外匯市場更趨成熟進步 |
來源:金融時報 時間:2019-1-20 16:16:45 用手機瀏覽 |
近日召開的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表示,將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首先意味著不是大幅度的升值、貶值;其次,不是僵化不動,而是要根據內外經濟情況有規律地浮動。”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對《金融時報》記者說。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盡管2018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較明顯,但外匯市場形勢總體穩定,并沒有出現資金大規模流出的情形。2018年前11個月,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3412億元人民幣,逆差規模較2017年減少了4236億元人民幣;2018年1月至11月,外匯占款累計減少2191億元人民幣,減少規模較上年同期收窄了2083億元人民幣。
有專家表示,2018年人民幣貶值幅度與2016年相當,但與2016年相比,外匯市場總體平穩,沒有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出情況,顯示外匯市場更趨成熟和進步。
“2018年,我國國際收支實現基本平衡,跨境資金流動狀況與2015年至2016年的狀況相比有很大不同。”謝亞軒說,2018年沒有出現顯著的資本外流,相反,股票和債券市場都出現了凈流入,外匯市場供求狀況基本平衡。
“2018年人民幣匯率波動與中美貿易局勢演變密切相關。去年11月底、12月初,中美雙方就不加征新關稅達成協議后,人民幣匯率明顯走強。此前有市場機構擔憂人民幣匯率會面臨壓力,但目前看來,人民幣匯率短期內基本無憂。”鄂永健強調,2018年,人民幣并非單邊貶值態勢,而是出現了顯著的上下波動,央行迅速采取包括征收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重啟逆周期因子、加強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等一系列調控措施,有效平復了市場情緒,打擊了投機力量,進而遏制了資金外流。
從外匯儲備數據來看,國家外匯管理局1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727億美元。從2018年全年看,外匯儲備規模出現小幅波動,但總體保持穩定。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長分化、金融市場波動性明顯加大的背景下,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幣匯率及市場預期總體穩定,跨境資金流動和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
鄂永健強調,現階段保持人民幣匯率合理穩定具有重大意義。一是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從而避免對國內流動性以及資產價格造成沖擊。二是人民幣匯率保持合理穩定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三是匯率波動過于劇烈不利于對外貿易和投資,因為匯率波動過大會帶來較大的匯兌損益變化,提高國際貿易和經濟往來的交易成本。
對于下一步深化人民幣匯率改革,謝亞軒表示,大方向還是市場化,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為此,要加強市場建設,包括豐富市場主體、豐富外匯市場交易產品、進一步開放外匯市場,對外匯市場的“實需”原則作更全面的討論。
鄂永健建議,按照匯改既定步驟,一是選擇合適的時機繼續逐步擴大匯率波動幅度,增強匯率彈性;二是進一步擴大籃子貨幣中的非美元貨幣比重,引導市場更多關注一籃子貨幣匯率。同時,鄂永健強調,從以往經驗來看,未來不宜以一次性幣值變化的方式來推進改革,因為這不利于引導市場預期。總之,匯率市場化改革還是應在既定的方向下,逐步穩妥有序推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