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2018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創歷史新高 同比增長9.7% |
來源:中國煤炭資源網 時間:2019-1-20 22:44:31 用手機瀏覽 |
1月14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0.51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9.7%。
其中,出口16.42萬億元,增長7.1%;進口14.09萬億元,增長12.9%;貿易順差2.33萬億元,收窄18.3%。
按美元計價,201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4.62萬億美元,增長12.6%;
其中,出口2.48萬億美元,增長9.9%;進口2.14萬億美元,增長15.8%;貿易順差3517.6億美元,收窄16.2%。
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年度進出口總值再上新臺階。2005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2010年,超過20萬億元;2018年,再創新高,超過30萬億元,比2017年的歷史高位多2.7萬億元。
二是一般貿易進出口快速增長,比重上升。2018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7.64萬億元,增長12.5%,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7.8%,比2017年提升1.4個百分點,貿易方式結構有所優化。
三是對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全面增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勢良好。2018年,我國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7.9%、5.7%和11.2%,三者合計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41.2%。
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8.37萬億元,增長13.3%,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6個百分點,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潛力正在持續釋放,成為拉動我國外貿發展的新動力。其中,對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和希臘進出口分別增長24%、23.2%和33%。
四是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2018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2.1萬億元,增長12.9%,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9.7%,比2017年提升1.1個百分點。
其中,出口7.87萬億元,增長10.4%,占出口總值的48%,比重提升1.4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第一大出口主體地位;進口4.23萬億元,增長18.1%。
2018年,我國民營企業對外貿進出口增長的貢獻度超過50%,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一大亮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99萬億元,增長4.3%,占42.6%;國有企業進出口5.3萬億元,增長16.8%,占17.4%。
五是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整體增速,區域發展更趨協調。2018年,西部12省市外貿增速為16.1%,超過全國增速6.4個百分點;中部6省市外貿增速為11.4%,超過全國增速1.7個百分點;東北三省外貿增速為14.8%,超過全國增速5.1個百分點;東部10省市外貿增速為8.8%。
六是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提升,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優化。2018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9.65萬億元,增長7.9%,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8%,比2017年提升0.4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出口增長8.3%,手機出口增長9.8%。同期,服裝、玩具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3.12萬億元,增長1.2%,占出口總值的19%。
七是原油、天然氣和銅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鐵礦砂和大豆進口量有所減少。2018年,我國進口原油4.62億噸,增加10.1%;天然氣9039萬噸,增加31.9%;成品油3348萬噸,增加13%;銅530萬噸,增加12.9%。
此外,進口鐵礦砂10.64億噸,減少1%;大豆8803萬噸,減少7.9%。初步測算,全年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上漲6.1%。其中,原油上漲30%,成品油上漲20%,天然氣上漲22.9%,銅上漲3.2%。
2018年1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49.4%,比11月回落0.6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自2016年8月來首次跌破榮枯線,且創2016年3月以來新低。
西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楊業偉對界面新聞表示,工業品供需缺口收窄和基數效應將共同推動PPI同比漲幅持續收窄。預計PPI同比增速將在2019年下半年進入同比負增長區間,從工業品價格角度看,存在通縮風險。
姜超則認為,隨著近期國際油價暴跌,國內鋼價、煤價持續下跌,PPI同比增速最快可能在本月就轉負。
貨幣政策繼續寬松
分析師表示,總體弱勢的物價水平不會對貨幣政策形成約束,因而貨幣政策將繼續寬松。
新年首個工作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19年起,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于1000萬元”。
2019年1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工中建三大行并在銀監會主持召開座談會,當天傍晚,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將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預計,2019年內央行還將降準100-200個基點,同時,央行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也將大概率下調。中金指出,考慮到信貸需求走弱、金融監管收緊以及財政融資缺口大幅擴張,央行需要繼續降準,并可能下調OMO利率以配合今年較大規模政府債券的發行。
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預計,央行在2019年將繼續降準至少2次以上。至于降息,她認為可能性不大。在全球流動性收緊的情況下,降息有可能進一步收窄人民幣和美元的利差,加大資本外流的動力,使人民幣匯率承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