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2018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和《國務院關于2018年度全國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提請正在北京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
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210.4萬億元,負債總額135.0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總額58.7萬億元。其中,中央國有企業資產總額80.8萬億元、負債總額54.7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總額16.7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67.7%。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29.6萬億元、負債總額80.3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總額42.0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62.0%。
相比去年10月發布的數據,全國國有企業的資產總額較去年的183.5萬億元有所上漲。而資產負債率與去年相比略有下降。其中央企資產負債率下降0.4個百分點,地方國企則與去年持平。
此外,報告還介紹了當期國資國企改革的部分情況。報告提到,著力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出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實施意見,以及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指導意見等文件;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出臺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探索開展總審計師試點;探索開展中央企業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并在今年5月提出2018至2022年的5年規劃,要求每年在書面報告和審議國務院關于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綜合報告的同時,聽取和審議一個專項報告。去年的專項報告是《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報告》,今年則是行政事業性國資的專項介紹。
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總額33.5萬億元。其中,行政單位資產10.1萬億元,事業單位資產23.4萬億元。相比于去年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總額30.0萬億元有所增長。
財政部部長劉昆指出,新中國成立初期,行政事業單位辦公條件極其簡陋,公共事業百廢待興,管理基礎相當薄弱。經過70年的接續努力,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行政單位家底進一步豐實,有效保障行政單位履職需要。特別是與民生密切相關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快速壯大,包括公共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衛生等資產在內的事業性國有資產總額達23.4萬億元,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全國校舍面積35.7億平方米,較2012年增長30.3%;衛生健康資產規模增長迅速,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840.4萬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張;全國博物館共有文物藏品3754.3萬件(套),較2012年增長62%;納入城鎮住房保障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公共租賃住房1200多萬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