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成員構成最多元的自由貿易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簡稱RCEP)經歷了7年長跑后,近期終于取得突破性進展。
RCEP由東盟10個國家發起,共有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等16個國家參與。2013年談判開啟,在經歷了3次領導人會議、19次部長級會議、28輪正式談判后,亞太地區終于將形成一個貨物貿易零關稅達90%以上的自由貿易區。
受訪專家表示,此次RCEP談判成果的取得將對企業擴大出口、吸引外資、對外投資產生積極影響,對整個亞太地區形成大型區域價值鏈起到重要作用。我國企業將有更多機會進入日本、韓國等地。更重要的是,隨著區域生產布局的調整,我國企業有望向價值鏈更高端攀升。
自貿協定開放水平很高
目前,根據RCEP第3次領導人會議發布的聲明,除印度外的15個國家的實質性市場準入談判已經結束,談判團隊將啟動文本的審核工作,目標是在2020年簽署協定。
此次談判協定的總體開放程度很高,在貨物貿易方面,零關稅的貨物貿易比例達到90%以上。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這個協定是一個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協定。一般來說,高水平的自貿協定達到95%以上,RCEP貨物貿易達到90%以上,比WTO各國的開放水平要高得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宋泓對上證報表示:“此次RCEP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各國零關稅的比例很高,除了部分農產品和敏感商品外,包括汽車在內的幾乎所有制造業都會開放。由于之前我國和日本沒有簽署自貿協定,RCEP的達成將給我國企業進入日本創造極大的機會。”
在投資準入方面,RCEP采用負面清單的方式進行投資準入談判。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研究部主任陳靚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我國簽署的第一張負面投資清單,各個成員國不僅作出了較高程度的市場開放承諾,而且還將大大提高投資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預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