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商務部召開12月第一次例行記者會,就中美經貿磋商最新進展、RCEP談判推進以及外商投資法配套措施制定等熱點問題回應媒體關切。對于中美磋商,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中方認為,如果中美雙方達成第一階段協議,應該相應降低關稅。雙方經貿團隊一直保持密切溝通。”
降低關稅仍是前提
還有10天,根據美國原計劃,新一輪對15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的15%關稅即將生效。中美雙方能否在此之前達成第一階段文本協議,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在商務部12月5日召開的記者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并未透露更多有關磋商的細節。高峰強調,如果中美雙方達成第一階段協議,應該相應降低關稅。
在一個月前的發布會上,高峰曾表示,若中美達成協議,“應當根據協議的內容同步、等比率取消已加征關稅。這是達成協議的重要條件”。
近日,對于第一階段協議,美國方面頻頻放出風聲。美國總統特朗普時而暗示“不介意等到明年美國大選后再簽署貿易協議”,時而又表示,雙方談判“非常順利”。
對此,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12月4日回應稱,不斷對外放風“要達成協議了”、“沒有達成協議”、“希望什么時候達成協議”,或者“我想達成協議”、“我不想達成協議”,這些全是美方說的話。“我們不會為達成或不達成協議設定時間期限。我們的態度一貫而明確,磋商必須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結果必須是互利共贏、為雙方所接受的。我們希望美方有些人能夠更多地去傾聽人民的呼聲。”
華春瑩強調,中方在經貿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而且是非常清晰、有高度共識的。我們相信,打貿易戰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利益交融如此深厚,中美合作對世界經濟復蘇增長至關重要。不僅是中美兩國人民,一些國際金融組織和全世界都希望中美能夠通過磋商達成一個互利共贏的協議,能夠為世界經濟復蘇增長作出貢獻,這符合兩國人民的愿望和期待。
“雙方經貿團隊一直保持密切溝通。”高峰在5日的發布會上說。據商務部消息,在10月12日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結束后,雙方牽頭人共進行了4輪通話。在最新一次通話中(11月26日),雙方就解決彼此核心關切問題進行了討論,就解決好相關問題取得共識,同意就第一階段協議磋商的剩余事項保持溝通。
RCEP法律文本審核已啟動
受貿易爭端影響,全球經濟持續承壓,我國外貿發展面臨著挑戰和不確定性。不過,前10個月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依然保持正增長,同比漲幅為2.4%,其中貿易多元化、越來越大的“朋友圈”,進一步加強了我國外貿的抗風險能力。
例如,11月4日召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第3次領導人會議達成重要共識,15個成員已經結束全部20個章節的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的市場準入問題。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此前介紹,RCEP整個開放水平將達到90%以上。“15個成員國人口達到了22億,GDP達到29萬億美元,出口額達到5.6萬億美元,吸引外商投資流量3700億美元,這些指標基本都占全球總量的30%左右。所以RCEP 15建成之后,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不過,作為該區域的重要經濟體,印度最終決定暫時不加入RCEP。而11月29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副大臣牧原秀樹也表示,“日本不會考慮在沒有印度的情況下簽署RCEP”。
高峰認為,根據RCEP第3次領導人會議的聯合聲明,印度有重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各方將努力以共同滿意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再由印度決定是否加入。
“目前RCEP各方都在按照領導人會議確定的方向推動相關工作。RCEP法律文本審核已于本周啟動,各方正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開展這項工作,相關成員也正在溝通相互之間少量市場準入遺留問題,同時各方將繼續與印度保持密切的溝通和磋商,爭取以相互滿意的方式解決印度關心的一些問題。各方都對印度早日加入RCEP持歡迎態度。”高峰透露。
同時,在發布會上,對于“中方正在考慮加入CPTPP的可行性”提問,高峰回應稱,中國始終認為只有開放合作,才能推動世界經濟更好地發展。中方一直堅定地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堅決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同時中方也主張建設開放、透明、互利、共贏的區域自由貿易安排,只要符合世貿組織開放、包容、透明的原則,有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方都持積極態度。
據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處長劉春勇12月4日介紹,目前中國已陸續簽署了17個自貿協定,涉及到25個國家和地區。未來,中國將力爭與所有毗鄰的國家和地區建立自貿區。并爭取同大部分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大國,主要區域經濟集團和部分發達國家建立自貿區,構建金磚國家大市場、新興經濟體大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大市場。
完善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
“拆墻”“拉手”的同時,練好內功同樣重要。不論是面對中美貿易摩擦,還是抵御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做好自己的事”是關鍵。
明年1月1日起,各方期待的《外商投資法》將正式實施。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彭捷寧表示,近年來,中國在推進經濟改革中取得了兩項突出進展:一是知識產權保護,二是投資自由化。在這些方面,中國采取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舉措。
北京商報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目前《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公開征求意見已經結束。商務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起草的《外商投資信息報告辦法》征求意見稿,也已經完成了征求意見的工作。
不過對于外商投資法的真正落地,還有不少工作需要完成。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陸學忠撰文指出,盡管征求意見稿對《外商投資法》進行了很多補充和細化,但由于外商投資領域的復雜性,征求意見稿仍有很多值得商榷和改進的空間。其中有許多問題尚待有關政府機構出臺更為具體的配套措施加以明確,例如國家安全審查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也指出,從1978年的三資法到今天有大量外商投資的概念、大量的法律文件。這些法律文件到今天需要系統梳理,但這種梳理不是一兩個月很短時間能夠完成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立改廢釋以后,才會變得更加完善。
高峰表示,商務部將繼續積極配合司法做好《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的制定工作。“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征求到的意見和建議的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并盡快公布,確保與《外商投資法》同步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