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11月全國CPI同比漲幅達4.5%,較前月擴大0.7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貢獻過半。面對高企的豬價,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曾于11月30日的全國畜牧業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全面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堅決完成恢復生產目標任務,以確保元旦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豬肉市場供應穩定。
CPI同比上漲4.5%
11月CPI同比漲幅4.5%,較10月再擴大0.7個百分點。其中,因豬價同比漲110.2%,推高CPI約2.64個百分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從環比數據來看,11月全國CPI環比漲0.4%,較前月悄然收窄0.5個百分點,這也是6月以來環比漲幅首次放緩步速。
進入11月,食品煙酒類價格環比漲1.5%,影響CPI上漲約0.48個百分點。其中,豬肉供應緊張狀況有所緩解,價格環比漲3.8%,漲幅較上月收窄17.3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18個百分點。
“肉價回落原因主要還是8月后保供穩價措施;對后期肉價上漲預期降溫,屠宰廠隨意抬價行為有所收斂;北方多省產能恢復,肉價走勢被壓制;以及前期惜售、壓欄的毛豬體型過大,肉質偏肥,亟待出欄等。”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部部長劉通分析。
10月25日,在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說,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相繼出臺了促進生豬生產的措施;11月22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各項政策的效果正在顯現,全國生豬生產整體上進入了止降回升的轉折期,各項生產指標都在好轉。“只是生豬生產有自身規律,恢復生產還需要一個過程。”
豬肉價格同樣帶動牛羊肉、禽肉等其他肉類價格整體偏高。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沈赟指出,受消費旺季及替代需求影響,牛肉、羊肉、雞肉和鴨肉價格漲幅在1.3%-4.3%之間。
11月,豬肉推動CPI結構性上漲的同時,鮮果和水產品價格卻應季下跌。進入冬季,鮮菜因生產及儲運成本增加,價格上漲1.4%。蘋果、柑橘和梨等水果大量上市,水產品供應充足,其價格分別下滑3%和0.5%,對CPI上漲形成一定制約。
上行壓力猶存
據搜豬網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瘦肉型生豬出欄均價除浙江、福建、貴州、云南和海南等地高于全國34.45元/公斤的批發均價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降價明顯。
搜豬網分析師王磊表示,雖然當前全國豬肉均價日趨回歸理性,但鑒于年關將近,受民俗影響,豬肉價格還將繼續維持高位區間。“目前銷售方面相對平淡,南方市場旺季尚未完全到來,需求總量低于往年同期,但較前三季度已有好轉。”
“總體來看,明年CPI翹尾因素將明顯回升。”中經數據預計,由于汽車限購趨于“松綁”支撐消費轉好;減稅降費持續推進,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而進一步刺激市場消費潛力。
“在貨幣政策的兩項最終目標中,穩增長和控通脹出現沖突,加大了決策難度。”李超團隊表示,從歷史經驗判斷,央行貨幣政策首要目標仍是穩增長,或因此適度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我們認為明年政府工作報告可能適度上調CPI目標值,而貨幣政策將維持穩健略寬松。”
眼下面對豬價上行壓力,12月6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確保生豬產能年底前止跌回升;明年元旦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豬肉市場供應基本穩定;同時,2020年底前產能基本恢復常年水平,2021年恢復正常。
在此基礎上,為提振中小生豬養殖戶養殖信心,更好促進產能恢復,12月10日,農業農村部在四川綿陽召開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幫帶中小養殖場戶發展座談會,強調以大帶小,通過“公司+農戶”、托管租賃等方式,實現企業和中小養殖場戶雙贏。
同日,專管國家儲備肉類管理的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發文稱,將于12月12日13點至16點,通過競價交易的方式向企業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4萬噸。文件附件顯示,這批凍豬肉包括豬后腿、豬前段、豬前腿、豬大排等品類。
PPI觸底回升0.2個百分點
在PPI同比增速創過去37個月新低后,11月PPI數據現小幅回暖。數據顯示,11月全國PPI同比降幅為1.4%,較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環比降0.1%。“雖然整體來看,需求疲敝態勢依舊,但去年同期低基數疊加油價調節,一定程度緩解了PPI頹勢。”東吳宏觀證券研究分析師李勇、付昊表示。
“伴隨國際原油價格穩步回升,國內成品油價分別于11月4日和18日上調兩次。”中經數據指出。另據商務部周頻數據測算,成品油價格月均環比由跌轉漲0.8%,高出10月1.8個百分點。
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1月全國制造業PMI指數為50.2%,較10月回升0.9個百分點,暫別連續6個月收縮態勢,重返擴張區間。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等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上升,且均位于擴張區間。
“受逆周期調節等政策因素影響,工業品價格漲跌互現。與基建等相關的螺紋鋼、水泥價格上漲,但因供暖限產等因素影響,部分行業開工率面臨下行壓力,使得煤、鋼鐵等行業產品價格出現回落。”宏觀長春研報分析指出。
在此次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上漲的有12個,較前月減少5個。其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行業漲幅分別較上月擴大0.8個和0.4個百分點;而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以及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等由漲轉降,降幅分別為1.6%、1%和0.5%。
招商宏觀研報預期,翹尾因素將從10月的-1.2收窄至11月的-1和12月的0,加上庫存見底,這將使11月后PPI逐漸回升。但在金融界債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看來,PPI出現較快正增長的可能性不大,2020年制造業利潤和投資仍將承受一定壓力;“未來一至兩個季度,PPI環比需重點關注基建等政策刺激投放節奏”。李超團隊補充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