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首單A股并購重組實現了“開門紅”。
1月10日據官網披露,中國船舶(600150.SH)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當日上會,獲得無條件通過。
去年10月25日,中國船舶公告,控股股東中船集團收到國務院國資委通知,經國務院批準,中船工業與中船重工實施聯合重組,俗稱“南北船”實施聯合重組,成立中國船舶集團,中船工業和中船重工整體劃入中國船舶集團。
中國船舶的并購重組,市場解讀為在南北船實施聯合重組的背景下,旗下資產加速進行資產整合。
始于2017年9月的重組,在去年12月24日晚發布優化后的重組方案,于今年1月10日上會審核,僅過去約半個月時間。
本次重組備受市場關注。根據重組方案,中國船舶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向中船集團等交易對方發行股份收購江南造船多個資產,交易總額達373.68億元。
本次交易過程中,標的資產估值存在溢價,整體增值率超過40%。當然,標的資產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如江南造船,去年前7個月,其實現營業收入121.17億元,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12.16億元。不過,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其凈利潤為虧損908.90萬元。
近年來,受市場環境影響,中國船舶經營業績有所波動。去年前三季度,其實現的凈利潤為0.9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8.90%。
有券商研報稱,隨著資源整合、同業競爭消除等運作,中國船舶等資產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
374億重組分三步實施
歷時兩年多,中國船舶的重大資產重組終于進入具體實施層面。
公告顯示,2017年9月27日,中國船舶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2018年2月27日,中國船舶披露了重組預案,此后又進行了多次調整。去年8月9日晚,公司公告稱,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項目調整的有關事項仍在溝通核實中,公司股票自8月12日開市起繼續停牌,停牌時間不超過3個交易日。8月14日,公司披露了正式重組方案,擬收購標的合計作價366億元。
去年12月25日,重組方案再度優化調整,交易總價調整為373.6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重組方案分三步實施,但并不互為前提。中船集團承諾在步驟一(即中國船舶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實施時同步啟動步驟二(即組建動力平臺),同時承諾 待步驟一和步驟二實施完成后,六個月內啟動步驟三(即資產置換),以消除中國船舶和中船防務的同業競爭。
本次重組標的公司中,江南造船100%股權作價232.77億元,占交易總價的62.29%。近年來,江南造船經營業績似乎在穩步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2018 年和2019年1-7月,江南造船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9.66億元、 177.41億元、121.17億元;對應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 -1.27億元、9.31億元、12.16億元。不過,同期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歸母凈利潤 為-0.98億元、1.35億元、-908.90萬元。
“南北船”加速整合
歷時四年,“南北船”的重組順利實施。
跟南北車一樣,南北船是一對孿生兄弟,20年前在國企改革的背景下分家,各自獨闖市場。中船集團、中船重工,以長江為界劃分“勢力范圍”,中船集團產品涵蓋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等主要船型和液化天然氣船(LNG船)、海洋工程裝備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業界稱為“南船”。被稱為“北船”的中船重工主要從事海軍裝備、民用船舶及配套、非船舶裝備的研發生產。
俗稱的南船、北船旗下資產均不少。南船代表的中船集團旗下擁有中國船舶、中船防務、中船科技三家A股公司,而北船代表的中船重工旗下有5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中國重工、中國應急、久之洋、中國動力、中國海防,合計有8家A股公司。
早在2015年南北車重組之后,南北船兼并重組呼聲不斷。隨后,進行了系列重組鋪墊的資本運作。去年7月,南北船旗下8家A股公司同時公告,中船重工與中船集團正在籌劃戰略性重組。
這是集團層面的聯合重組,旗下的中國船舶、中船科技也加速推進各自的并購重組。
對于南北船的聯合重組原因及背景等,跟此前媒體報道的南北車聯合重組原因類似,同為產業重復布局、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尤其是近年來,全球船舶行業持續低迷、產能過剩的經營不利局面下,推進南北船聯合重組成必然趨勢。“南北船”重組,不僅有利于內部優勢互補、減少無效重復競爭、提升效率,還可以統籌發揮產業協同效應,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船舶表示,重組完成后,公司盈利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中國船舶稱,公司新增軍用船舶造修相關業務,行業地位進一步鞏固,隨著船舶行業未來回暖、公司業務協同進一步加強,公司的抗周期性風險能力將得到有效提升。
根據測算,交易完成后,2018年,中國船舶營業收入由69.1億元增加至409億元,凈利潤由4.89億元下降至2.52億元。但在2019年1-4月,其營業收入由61.4億元增加至144.3億元,凈利潤由949萬元增加至15.45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