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通報了2019年全年我國進出口情況。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再創新高;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資企業成為最大的外貿主體,其中出口占比首次突破50%
據了解,下一步,在完善出口退稅、貿易融資、信用保險、通關便利、降低涉企收費等環節將有利好政策落地。另外,針對民營外貿企業,多部門將研究出臺更具針對性的支持措施,推動外貿企業降本增效,提高國際競爭力。
民企出口占比突破50%
根據海關統計,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貿易順差2.92萬億元,擴大25.4%。
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介紹,2019年我國外貿發展呈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態勢。具體看,有六方面特點:進出口規模逐季攀升。2019年一至四季度進出口值分別為7.03、7.68、8.26、8.59萬億元。12月份進出口3.01萬億元,同比增速達到兩位數,為12.7%。其中,出口1.67萬億元,增長9%;進口1.34萬億元,增長17.7%。當月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下月度歷史峰值。
從趨勢上看,2019年,進出口規模逐季攀升,12月當月達到3.01萬億元,同比增12.7%,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下月度歷史峰值。
從貿易主體看,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資企業成為最大的外貿主體,其中出口占比超過50%。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2019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8.61萬億元,增長5.6%,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9%,比2018年提升1.2個百分點。
“2019年中國外貿的表現可謂非常出色。”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梁明表示,縱向來看,在2018年高基數之上,2019年進出口規模再創新高,并且在結構上實現持續優化,實屬不易。橫向來看,在全球經濟低迷、需求不振的情況下,中國出口增速高于全球各主要經濟體整體水平,充分顯示了中國外貿強勁的韌性。
梁明指出,中國民營企業出口占比超過了半壁江山,我們的出口將更加穩定,高質量發展底氣更加充足。
鄒志武表示,近年來,海關大力壓縮口岸整體通關時間,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2019年,我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8年分別壓縮42.3%、42.4%,分別為41.4小時和4小時。鄒志武表示,總的來看,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情況下,全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了量的穩定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海關將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穩定增長、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海關力量。
更多支持舉措即將出臺
2020年我國還將出臺更多外貿支持舉措。據了解,商務部正會同各部門、各地方繼續抓好政策落實,研究制定更多支持舉措,并加速出臺。
商務部部長鐘山在作《國務院關于加快外貿轉型升級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時明確指出,將繼續做好貿易政策合規工作。結合增值稅改革和立法,逐步完善出口退稅機制。支持金融機構有序開展金融創新,提供多樣化、綜合化服務。
在貿易便利化方面,我國積極參與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的談判和實施,《貿易便利化協定》實施率達到96.2%,剩余措施將于2020年2月22日之前全部落實到位,屆時貿易便利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在進一步降低關稅方面,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安排,2020年7月1日起,我國還將對176項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第五步降稅,與此同時,相應調整其中部分信息技術產品的進口暫定稅率。
相關平臺建設也在加快。據了解,為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在第一、二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培育工作的基礎上,商務部將抓緊推進第三批示范區培育工作。商務部還明確,將新建一批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發展,支持企業建設海外倉。
相關部門在制定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舉措時,更加注重企業的需要。鄒志武透露,下一步,海關總署將研究出臺專門針對民營外貿企業關注問題的具體措施,研究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更惠及企業的支持措施,全力做好海關監管和服務,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較早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曾表示,將把推進“五個優化”和“三項建設”作為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即持續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經營主體、商品結構和貿易方式,加快推進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際營銷服務網絡和經貿促進平臺建設。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政策的研究制定與落地實施,有望推動我國外貿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