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新辦舉行2019年商務工作及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表示,2019年,消費、外貿、外資質量提高、規模擴大,均創歷史新高,商務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7.8%,已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臨近春節,節日期間的商品供應情況也備受市場關注。為了增加肉類市場供應,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兩節儲備肉的投放方案,并指導地方加強儲備肉的投放。
社零總額首破40萬億大關
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大關,達41.2萬億元,增長8%。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此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受GDP增速下行影響,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8%,低于2018年6.5%的增速,從而壓制消費。另外,根據永久收入假說,影響消費的是終生收入,經濟下行時,居民預期以后的收入可能減少,這也會抑制消費。
不過,去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仍達57.8%,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已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
去年的消費市場還有不少亮點,比如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達28.2%,已連續八年下降;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增速快于城鎮1.1個百分點;服務消費占比首次超過50%,達到了50.2%,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等。
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儲士家在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商務部采取了多種措施擴大消費,推動出臺促消費20條政策措施,加快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具體措施包括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推進電商進農村等。在11條首批試點的步行街中,西安大唐不夜城、杭州湖濱路等5條步行街已改造完成,其他6條步行街邊改造邊營業,全年11條步行街客流量超過9億人次,增長22.6%,營業額達1251億元,增長17%。
近1個月中央儲備凍豬肉已投放17.7萬噸
近半年來,豬肉價格有所上漲。為了增加豬肉的市場供應,去年全年,商務部已會同相關部門總計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14萬噸、牛羊肉7300噸。
臨近春節,節日期間的商品供應情況也備受市場關注。據介紹,為了增加肉類市場供應,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兩節儲備肉的投放方案,并指導地方加強儲備肉的投放。去年12月中旬以來,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已有17.7萬噸,向青海、寧夏、西藏、新疆、甘肅等少數民族集聚地區定向投放了中央儲備凍牛肉和凍羊肉2000噸,地方投放儲備豬肉達12萬多噸。
不過,雖然節前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但受消費需求增加、雨雪天氣增多等因素的影響,豬肉和蔬菜的價格都略有上漲。監測顯示,上一周全國百家大型批發市場的豬肉、蔬菜、水果平均批發價比前一周分別上漲2.2%、2.4%和2.6%。糧食、食用油、牛羊肉價格與前一周基本持平,雞肉、雞蛋價格比前一周分別下降了1.5%和3.6%。
服務貿易逆差明顯收窄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也已經明顯收窄。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服務貿易進出口達4.9萬億元,增長2.1%,預計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二,逆差收窄10.5%。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服務貿易逆差收窄主要還是因為我國服務貿易提供能力后來居上了,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服務貿易,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例如建設服務貿易示范區等,這些措施已陸續見效,但后續服務貿易的逆差是否會持續減小,短期數據還看不出來。
在利用外資方面,2019年全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達9415億元,增長5.8%,新設外資企業超過4萬家,保持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彭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外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外資也在動態調整當中。一方面,一些低端的產業逐漸在轉移出去,而一些更加高端的產業則仍然不斷向中國增加投資。轉移出去的主要是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加工貿易,繼續增加投資的則主要是全球價值鏈的頂端部分,如特斯拉等。這樣的調整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另外,中國自身生產要素的不斷優化,中國企業的成長,競爭力的提升,也對外資產生了競爭及擠壓的作用。比如說中國手機行業的崛起,就迫使一部分手機產業鏈上的外資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但是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全球價值鏈部分進入中國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