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動力和血脈,能否平穩運行,關乎國家能源安全,也關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成敗。非常時期,中國油氣企業戰“疫”與增儲上產兩不誤。
澎湃新聞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油)了解到,截至2月11日,中國石油下屬西部鉆探公司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四川、內蒙古等區域的347支技術服務隊伍,無一例疑似和確診病例,生產組織平穩有序,完成鉆井進尺22.8462萬米,完井57口。
這是中國石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能源生產,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一個縮影。
各油氣田均開足馬力
據悉,自1月26日以來,中國石油已連續召開13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會議,出臺一系列疫情防控相關方案、手冊、通知和要求,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開展。與此同時,中國石油各油氣田均開足馬力,用超常規舉措組織油氣生產。
由中國石油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中國石油國內原油、天然氣日均產量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2%和12.6%。1月份,在役儲氣庫(群)實際采氣28.11億立方米,完成計劃進度的109.58%,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冬季采氣調峰生產工作正常平穩運行。
長慶油田作為我國當前最大的油氣生產基地,為北京、陜西、內蒙古等地4億多居民提供能源保障。春節期間,長慶油田日均生產天然氣1.3493億立方米,天然氣日均銷售量超計劃412萬立方米,無論天然氣總生產量、日產量還是外供量,均創歷史最高紀錄。其中,外供量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00萬立方米。
此外,作為國內原油生產的“壓艙石”,大慶油田今年首月完成國內油氣產量當量299萬噸,其中原油260.72萬噸、天然氣4.83億立方米,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實現油氣生產平穩運行;中國陸上第三大油氣田的塔里木油田加強對各油氣場站關鍵生產裝置、要害部位加密巡檢頻次,確保天然氣“糧倉”持續壯大,保障了“西氣東輸”供氣及新疆南部地區用氣需求;今年1月,塔里木油田“西氣東輸”輸送天然氣超2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逾1億立方米;總部位于克拉瑪依的新疆油田1月份原油生產突破百萬噸,累計生產原油109.1萬噸、天然氣2.6億立方米。
2月9日,新疆油田鳳城作業區,修井員工正在緊張施工中。中國石油 吳小川圖
全力加大疫情防控急需物資、油品及化工產品生產和供應
為打贏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石油煉化企業根據形勢和市場變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調整生產計劃,全力加大疫情防控急需物資、油品及化工產品生產和供應。
作為口罩生產的重要原材料,1噸聚丙烯原材料可生產大約25萬個口罩。截至2月9日,中國石油旗下獨山子石化今年已經生產醫用口罩原料s2040聚丙烯共計14870噸;大連石化1月份生產聚丙烯25000多噸,其中醫用H395-3產品超計劃5%,2月份計劃生產H395-3 18500噸,比上月計劃提高15.6%,全力向下游生產醫用口罩等醫用品的企業提供高質量的聚丙烯無紡布專用料;蘭州石化1月份生產醫用口罩和防護服原料s900聚丙烯297噸。目前產量達到每小時14.5噸,日產量350噸,2月份計劃生產3000噸s900聚丙烯。
截至2月9日,中國石油已累計生產醫用物資原料6.43萬噸,其中1月4.31萬噸、2月2.12萬噸,累計出廠5.53萬噸。
在疫情防控同時,中國石油油品和天然氣銷售企業積極協調東北、西北等大區銷售公司緊急組織油品,優先按需向湖北調入資源,累計搶調資源7.14萬噸;天然氣銷售單位向湖北供應天然氣資源批發量為5.9億立方米,向疫區終端用戶供應天然氣1.5億立方米。
據了解,春節期間,中國石油共有30多萬員工一直堅守崗位防控疫情,確保生產有序運行。目前,中國石油下屬的工程建設、工程技術、裝備制造等企業正切實抓好復工復產工作,重點工程項目中俄東線中段、深圳LNG外輸管道和中俄東線北段防洪改造等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