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近日,國家多地對節能燈進行了抽查,發現眾多問題,節能燈節電不節錢的問題再次被社會所關注。北京市消協在北京市場隨機購買了636只節能燈進行比較試驗,對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山東、浙江、福建7個省市的33家企業生產或經銷的53個裝配E27燈頭節能燈抽檢中,有超過兩成的節能燈達不到節能效果,超過七成的節能燈功率實測指標未達到產品明示值。其中,雷士、飛利浦兩個分別代表國內和國際的照明大品牌赫然出現在不合格企業名單里。

海關查獲的假冒“日立”節能燈
廣東省質監局日前抽查省內企業生產的LED路燈等4種產品共320批次,合格180批次,產品抽樣批次合格率為56.1%,剔除1批次僅標識項目不合格,產品實物質量合格率為56.6%。其中LED路燈及LED路燈用光源控制器、普通照明用自鎮流熒光燈(節能燈)合格率最低,內在質量合格率分別僅44%和43%。其中,東莞20余產品上了“黑榜”。另外,在此次檢查出的不合格產品名單中,不乏“臺達電子”、“勤上光電”、惠州TCL等知名企業的產品。
安徽省工商局近期在合肥、巢湖、阜陽、亳州四市抽查了29家經銷單位的40組節能燈,21組合格,合格率為52.5%。 本次抽查不合格的節能燈中,不合格項目主要是在燈功率、光效上不符合標準要求。意味著生產企業偷工減料,在節能燈功率上弄虛作假,用劣質熒光粉代替優質熒光粉,生產企業選用不合要求的燈管和元器件拼湊組成,質次價低,嚴重損壞了節能燈的聲譽。
湖北省工商局近日發布的質量抽檢結果,12批次節能燈產品質量不合格被曝光,涉及瑪蘭士、大豐、歐日、東南照明、歐和、索明、公本、好時光、益眾照明、恒盛、精采、鐘華等品牌。此次抽樣檢驗節能燈商品18個批次,其中,6個批次節能燈合格、合格率為33.3%。12個批次不合格商品中有11個批次為實際功率不合格。
專家表示造成節能燈合格率低主要有5個原因。一是企業為追求利潤,故意高標功率,或用低價劣質的元件裝配;二是企業對節能燈所使用的關鍵部件如電子元件、燈頭、燈管等采用外購的方式,產品的最終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三是企業對電磁兼容的要求,缺少相應的技術保障能力;四是企業缺少產品生產的相關技術能力;五是節能燈產品不是國家強制認證產品,市場準入門檻較低,使得目前國內市場上節能燈生產企業魚龍混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