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在3月12日的電視講話中說,“這場影響所有大陸、襲擊所有歐洲國家的疫病,是法國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短短一個多月,這一百年未有的疫病主戰場已從亞洲轉向歐洲。
從亞平寧半島,到整個歐洲大陸,甚至孤懸于北大西洋的冰島,新冠病毒的傳播似乎沒有止步的跡象。從1月24日法國確診首個新冠肺炎患者,到3月10日塞浦路斯發現感染病例,所有27個歐盟成員國已全部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斗”。
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歐洲國家采取了各種打法,或許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觀察和理解。
定性:“遭遇戰”還是“持久戰”
歐洲對抗疫的定性更像是一場“持久戰”。這與歐洲對未來疫情發展態勢的總體判斷有直接關系。馬克龍得到的綜合評估是,“盡管盡力阻止,病毒仍將繼續傳播,并加速肆虐”。隨著新冠肺炎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征,很多歐洲國家對疫情的判斷都更傾向于“難以控制”。基于這樣的判斷,德國總理默克爾10日在議會黨團會議上發出警告:60%—70%在德國的人將感染新冠病毒,德國將在更長時間內與病毒作斗爭。
采取的政策能否持久已經是法國下階段行動的重要標準,法國衛生部長韋朗在近期的采訪中表示,“在第3階段,既有必要遏制該病毒,但同時需要管理流行病的影響,以維護國家社會和經濟生活。法國將采取可持久的措施作為始終遵循的原則。”
基于對打“持久戰”的定位,是理解歐洲抗擊疫情的重要基礎。在長期戰“疫”的預判下,歐洲國家必須在抗擊病毒和維持社會經濟運轉間做出平衡,并將力量投入在兩條“戰線”上。
戰略:一步到位還是步步為營
馬克龍在12日的講話中表示,法國采取各項措施的指導原則,是根據對疫情的預測而采取行動。自疫情暴發,法國等歐洲各國即采取了一系列預防措施。但在基于打“持久戰”的預判下,相對于其他國家大規模隔離措施的“一步到位”,歐洲國家的行動則是“步步為營”。
以法國為例,法國衛生部將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目標是防止病毒進入國內;法國已于2月28日進入第二階段,主要目標是減緩疫情擴散;14日晚,法國衛生部下屬衛生總署署長熱羅姆·薩洛蒙在巴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法國進入防疫工作第三階段。這是法國流行病最高階段,意味著疾病已在全國大范圍傳播。
法國衛生部長韋朗強調,法國當前的戰略已由預防轉為延緩,即盡力將疫情擴散的曲線拉平,避免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病例導致衛生系統崩潰,全力降低病患病亡率。
德國的策略與法國相似,在基于最終將有大量群體患病的判斷下,盡量減緩病毒的傳染和傳播速度。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11日評估認為,新冠肺炎已具有“大流行病”特征,歐洲各國在11日至12日普遍大幅升級抗疫行動。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宣布除供應食物和藥品的所有商店關閉。捷克全國于12日進入緊急狀態,實行邊境管制,停發所有簽證,禁止30人以上的各類活動。丹麥關閉所有公立學校,建議取消100人以上的各項活動。盧森堡同樣也是關閉學校,建議取消室內100人以上和室外500人的活動。法國總理菲利普14日宣布,從當晚凌晨起關閉全國范圍內包括餐館、酒吧、電影院等在內的所有“非必需”公共場所,但供應食品的商店、藥店、銀行、加油站等將繼續營業。可以看到,歐洲各國采取行動的步調基本同步,都是基于疫情的發展不斷調整,步步為營。
戰術:積極預防還是全力救治
目前,“步步為營”的歐洲國家已普遍將維護持續治療能力作為首要任務,特別是在疫情嚴重地區逐步出現醫療資源緊張趨勢下,各國對于此前投入大量資源的檢測和預防有所放松。
法國各醫療機構已經啟動“白色計劃”,用以增加醫護力量和隔離病床,即將完成學業的護士和5年內退休的護理人員都將可能被征召。
其他歐洲國家也面臨同樣的處境。英國將不再對輕微癥狀患者進行檢測,而是將檢測重點放在重癥患者身上。瑞典政府自12日停止對斯德哥爾摩地區出現疑似癥狀者和密切接觸者的檢測。瑞典政府發言人伯格隆德表示,檢測新冠病毒占用太多資源,完全控制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已不復存在,政府沒有資源對每個確診病例進行追蹤。
而世衛組織緊急事務技術主管科霍夫在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呼吁,各國應重視檢測和追蹤密切接觸者,這些措施相對于關閉學校、取消大型活動而言成本更低,操作性強。更重要的是,檢測可以增強政府對本國疫情的了解,通過掌握證據加深對病毒傳播的認識,以便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和控制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