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幾乎整個電力市場的視角紛紛轉向綜合能源服務之時,南方電網已經將這塊業務瞄向了資本市場。
一個月前,南方電網旗下的南方電網綜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網能源”)已遞交了招股書(申請稿),擬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對于行業而言,南網能源登陸資本市場具有特殊意義。
“一個很重要積極的影響是,讓綜合能源服務的概念走出能源圈,讓社會資本方及其他社會層面認識到綜合能源服務的價值。同時,在電網公司輸配電成本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綜合能源資產上市有利于該業務經營更加規范透明化,也有助于厘清南方電網輸配電主營業務的成本與收益。”華東電力設計院智慧能源室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小配電企業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吳俊宏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南網能源依托南方電網,擁有資源、政策等優勢的同時,對核心能源技術儲備和研發不足,在細分行業仍需要長期積累。此外,目前南網能源仍屬于重資產為主的節能服務公司,“金融+資產+服務+數據”四位一體平臺化、生態化優勢并未充分發揮。
關于IPO進展等問題,截至發稿,南網能源方面未向記者作出回復。不過,4月28日,記者從南網能源一位高管處獲悉,預計在2020年11~12月,南網能源可以實現上市。
綜合能源服務第一股?
南網能源成立于2010年12月,目前南方電網直接和間接控股60.82%,實際控制人為國資委。
2015年3月,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大潮涌來,電網公司基于“購銷價差”的商業模式轉變為“過網費”模式,于是綜合能源服務成為其被迫拓展競爭性利潤增長點的轉型方向。
何為綜合能源服務?目前業內尚無統一概念,一般認為其主要包括綜合能源和綜合服務,能滿足終端客戶多元化能源供應和增值服務的能源服務方式。綜合能源服務概念經過節能服務、電熱冷聯供初級階段,正向更加智能化、網絡化和系統化方向進化。
2017年以來,南方電網持續推動產業發展布局向“一主兩翼、國際拓展”轉型,以及綜合能源服務方向進發。
吳俊宏認為,“轉型綜合能源服務并非電網企業的階段性口號,而是重大航向的變化,會成為電網企業較長一段時期內的發展方向。”
杭州數元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MO、北京創客能源服務有限公司顧問俞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售電市場的競爭加劇,未來“得客戶者得天下”,電網企業需要通過綜合能源服務持續增強客戶黏性。同時,隨著分布式能源技術的發展,電網企業原有“重輸、次配、輕用”的建設和運營理念受到挑戰,需要在末端進行布局,而越靠近用戶的地方越需要綜合能源服務。
巨輪轉航,南網能源也被賦予新的使命。
2019年1月,南方電網印發《關于明確公司綜合能源服務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南方電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主要聚焦于新能源、節能服務、能源綜合利用、電能替代、儲能、科技裝備、創新服務、“互聯網+”等八大板塊。其中,南網能源作為網級綜合能源服務專業公司,是能源供應、節能與環保業務的投資運營主體。
2020年3月底,中國證監會披露了南網能源提交的招股書(申請稿)。記者還注意到,南方電網2020年年度工作會議提出,推動資產向優質企業集中,用好現有上市公司資源,培育新的上市主體,年內實現綜合能源公司上市目標。
俞慶認為,作為首個綜合能源服務概念籌備上市的公司,南網能源的商業模式是“金融+資產+服務+數據”四位一體,打通綜合能源產業鏈,上游是投融資相關業務,布局優質的非電網能源資產,延伸到園區能源網絡和企業能源系統的運營服務,并積累大量的用電用能數據,最終構建一個數據驅動的平臺化業務生態。目前這種“四位一體”的全新題材在國內資本市場上比較稀缺。
資本市場“補血”
近幾年,受益于國家對新能源和節能行業的支持,南網能源的經營業績也隨之呈現增長態勢。
招股書顯示,2016~2019年三季度,南網能源在各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分別為7.10億元、9.36億元、12.19億元和10.80億元,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1.01億元、1.26億元、1.86億元和1.87億元。整體上看,南網能源的業績呈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趨勢。
不過,記者注意到,2016~2019年三季度,南網能源在各報告期內政策性關聯交易和業務性關聯交易實現營收分別為3.17億元、3.90億元、5.64億元和3.37億元,分別占比44.61%、41.69%、46、25%和31.19%。
俞慶認為,目前關聯交易收入并不能說明對關聯主體的依賴性,但是南網能源在未來獲取市場化業務中,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業務、技術、資金、服務等優勢,而不是簡單依靠市場關系資源。
值得關注的是,在綜合能源服務發展初期階段,由于南網能源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發展業務,過于依賴資產性投資,資本依賴度高,并且南網能源潛在的財務償債風險也在加速其登陸資本市場“補血”。
“目前單一的資金渠道已經不能滿足本公司日益擴大的經營規模和項目投資的需要,影響公司經營目標進一步實現!蹦暇W能源在招股書里提到,其負債率較高,融資空間有限,短期內將面臨資金短缺的實際困難。
2016~2018年,南網能源資產負債率徘徊于69.57%~71.33%,并且貨幣資金不能覆蓋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同時,南網能源在2016~2018年的流動比率為0.64、0.53、0.59,速動比率為0.63、0.52、0.58,短期償債存在潛在風險。
記者注意到,與同行業公司中材節能、易世達和天壕環境相比,南網能源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均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資產負債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不僅如此,南網能源應收賬款不斷攀升。2016~2019年三季度,報告期各期末,其應收賬款金額分別2.26億元、3.79億元、5.67億元和9.49億元,其中應收可再生能源補貼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28.18%、42.87%、42.49%和56.17%。
2019年前三季度,南網能源完成兩次股權增資,收到股東增資款項25.25億元,經營現金流得到補充。截至2019年三季度,南網能源資產負債率降至48.93%。
此次IPO,南網能源擬募集資金15.66億元,主要用于投資建筑節能服務項目、工業節能項目、城市照明節能項目及償還銀行貸款。南網能源表示,希望以本次發行為契機,積極涉足資本市場,以期利用多種融資渠道來增強籌措資金的能力。
對此,吳俊宏表示,目前排除補貼因素,真正意義上的綜合能源服務項目收益率超過8%的并不多,企業做項目比較吃力,如果通過上市募集資金會更加游刃有余。
角逐萬億市場
業內預計,2020~2025年綜合能源服務的市場規?蛇_萬億級別。如此誘惑力下,除了南方電網外,國家電網、五大發電集團及部分民營企業也都紛紛涌入這一市場,群雄逐鹿之勢悄然形成。
俞慶認為,南網能源具備南方電網的營銷資源和服務資源優勢,在信息獲取、項目推進和資金回籠等方面優勢明顯;在可再生能源補貼、項目并網和試點項目獲得方面也具有一定政策優勢。不過,目前南網能源還屬于重資產為主的節能服務主體,“重資產、輕運營、重基建、輕服務”,核心能源技術的儲備和研發不足,細分行業技術需要長期積累。此外,南網能源的業務創新性不足,未發揮其預想的“金融+資產+服務+數據”四位一體平臺化、生態化優勢。
他建議,南網能源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資產驅動業務,另一條腿是輕資產平臺化業務,通過數據杠桿去撬動更大的生態價值,這樣資產業務才能放大。
不可忽視的是,如今明確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五大發電集團中,國家電投、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大唐集團悉數在列。
吳俊宏表示,目前我國電力格局逐漸向用戶端微型化、小型化方向發展,疊加更多能源業態和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力企業向用戶側能源服務市場傾斜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同時有利于減少電力長距離傳輸導致的損耗及安全穩定的風險。
在俞慶看來,五大發電集團在熱力投資建設、設備運營服務、多能互補、工業節能與暖通節能等很多細分技術方面優勢明顯。不過,與電網公司相比,市場營銷能力有待提升,下沉后缺乏對客戶理解,需要加強對綜合能源服務的深度理解,轉變“重資產輕服務”的發展理念。
民營企業也是角逐綜合能源市場不可或缺的主體之一。目前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領域既有像新奧、協鑫、天合光能這樣體量較大、有較強技術積累、依托主業拓展綜合能源業務的上市公司,也有大量“小而美”、以輕資產服務或某一專業領域的能源技術見長的民營企業,還有大量“關系型營銷”企業,試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分一杯羹。
“未來市場上各自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民營企業天然生存本能的需求,會更具創新性,以更加市場化的模式去服務客戶!眳强『暾J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