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攻克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節能減排新技術。撫順新鋼鐵公司開發的工業爐余熱綜合利用技術,年節電達2.8億度。鞍山權晟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增容型高—低壓變頻調速集成裝置,應用于鞍鋼齊大山鐵礦高壓電動機,使電動機功率提高了11-16%,輸送能力提高了10-15%,節能11%-32%,年節電240萬度。大連化物所與撫順石化公司合作開發的催化裂化干氣制乙苯技術,所制備的催化劑反應性能已達到美國進口催化劑的同等水平,和同類產品相比能耗和物耗下降30%,為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二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攻關取得明顯成效。遼寧省能源研究所與丹東承天能源開發公司聯合實施的“百村生物質能源氣電聯產示范工程”,攻克了秸稈氣化、固化和厭氧發酵技術,開發了秸稈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實現了用秸稈替代煤、油、氣等通用燃料,目前已在丹東、本溪、鞍山等市(縣)20多個村、1000多農戶推廣應用,提高了廢棄農作物的利用價值,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沈水灣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新北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了污水源熱泵、分布式地源熱泵與集中供熱聯供技術,將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應用,項目實施后將節約燃煤3.26萬噸/年。
三是生活節能、汽車節能等其他領域節能減排關鍵技術攻關成效顯著。沈陽理工大學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燃氣燃油節能裝置,在近100家酒店得到推廣應用,解決了餐飲業廚房燃油、燃氣空燒問題,使燃油、燃氣節約20-30%。朝陽利達公司研制開發的LLD汽車節能專利產品,改善了汽車燃油經濟性、減輕了駕駛員勞動強度、減小了發動機機械磨損,使汽車百公里油耗降低8%。
三、以點帶面,擴大效應,發揮節能減排技術示范帶動作用
組織實施了“大石橋市鎂產業綜合節能技術集成創新示范工程”,積極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方法。該工程被列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和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累計支持強度達1570萬元。工程分三個階段開展:
在關鍵技術攻關階段,針對營口大石橋地區電熔鎂產業能耗高、污染重的問題,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多次到現場進行實地調研,認真分析查找問題,研究方案對策,組成由大石橋市鎂產業綜合節能技術實施工程中心、沈陽東大自動化有限公司等單位參加的聯合攻關小組,圍繞重大耗能窯爐智能化控制系統、余熱余能回收利用和密閉式電熔鎂爐制備等開展攻關,攻克了自動化控制系統、無功補償及短網改造、余熱余能回收利用等關鍵技術。
在示范工程應用階段,選擇了大石橋市華盛集團等7家示范企業,重點推廣耗能窯爐智能化控制系統、無功補償及短網改造技術。截止目前,耗能窯爐智能化控制系統已在20余臺電熔鎂冶煉爐推廣應用,取代了人工操作,解決了由人工操作造成的三相電流不穩、電耗過大的問題,使電熔鎂噸耗電平均減少3-5%。示范企業通過應用無功補償及短網改造技術,使電熔鎂噸耗電平均減少8-10%。同時,示范企業與俄羅斯西伯利亞熱力設計院簽署了合作協議,計劃年內引進一套“密閉式節能環保型電熔鎂冶煉裝備”,并通過消化吸引再創新,研制生產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電熔鎂爐。
在成果推廣應用階段,預計在“十二五”期間,電熔鎂砂生產可實現噸耗電量降低20%,優質品產出率提高5%。僅大石橋市電熔鎂行業每年可以節省用電量5億度以上,提高優質品產出5萬噸,每年可以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億元。如果將成熟技術在全省電熔鎂行業推廣,將創造直接經濟效益6032億元/年。
下一步,遼寧科技創新將緊緊圍繞全省節能減排的重大科技需求,繼續深入實施節能減排科技支撐行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節能減排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為推動實現全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加快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