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速減緩至1.3%,低于10年平均水平(1.6%),只有2018年度增長率(2.8%)的不到一半。中國是全球一次能源增長的最大單一驅動力,在能源消費凈增量中的占比超過四分之三,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緊隨其后,美國和德國均創歷史最大降幅。這是最新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第69版(下稱《年鑒》)中的發現。
BP年鑒是能源經濟學領域備受推崇且最具權威性的出版物之一。新版《年鑒》收集和分析2019年能源數據,重點分析新冠疫情(COVID-19)發生之前已出現的全球能源新趨勢。
在疫情發生之前,能源行業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有些方面令人鼓舞——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持續強勁增長。在風能和太陽能的帶動下,可再生能源實現了創記錄的增長,在2019年一次能源增長中的占比超過40%。與此同時,煤炭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降至過去16年來的最低。”bp首席執行官陸博納(Bernard Looney)在《年鑒》開篇中說道,能源系統不乏令人擔憂之處,盡管去年煤炭發電量有所下降,但煤炭仍是發電的最主要能源,在全球總發電量中占比超過36%。
陸博納認為,更令人擔憂的是碳排放的趨勢,2019年碳排放量增長放緩至0.5%。但這只是部分扭轉了2018年碳排放出現大幅增長(2.1%)的情況,在導致碳排放異常強勁增長的一次性因素消失后,人們期待的碳排放大幅下降并未出現。
根據《年鑒》統計,中國依然是令全球能源行業高度矚目的市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年鑒》中與中國有關的統計結果梳理如下:
1.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及部分驅動2018年能源需求增長的一次性因素松動,2019年能源市場增長放緩。這種放緩在美國、俄羅斯和印度尤為明顯。但中國是個例外,在2019年能源消費加速增長。因此,中國主導了全球能源市場的擴張——在除天然氣以外的每種能源上都貢獻了最大需求增量。在天然氣領域,美國以微弱優勢超過中國。
2. 石油行業,2019年石油消費量增長90萬桶/日,0.9%的增速略低于10年平均(1.3%)。需求由中國拉動——中國市場的需求為68萬桶/日,是2015年以來中國在該領域需求增幅最大的一年。
3. 煉油和貿易領域,由于石油消費增長放緩及天然氣凝析液的供應強勁增長,去年全球煉油產量幾乎沒有增長。中國再次例外,隨著新煉油廠的出現,中國原油日加工量達到創記錄的95萬桶。
4. 2019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平均增長2%,低于10年平均。中國與美國引領天然氣需求增長,但較2018年的情形有所放緩。
5. 全球煤炭產量增長1.5%,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增幅最大。
6. 盡管201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消費增量較2017年、2018年放緩,但中國的可再生能源使用仍超過其他國家。中國同樣引領全球水電和核電消費。
7. 電力方面,全球發電量去年僅增加1.3%,約為10年平均值的一半。除中國外,大多數地區的發電量增長都很微弱或呈現負增長。中國的發電量增長340 TWh(4.7%),這一增量占全球凈增長量的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