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設高效低耗運輸體系。優化全市路網布局,建設暢通高效路網結構;調整客運車輛結構,引導城市公交、出租發展電動、混合動力和純天然氣等新能源客車;調整貨運車輛結構,推廣使用重型車、箱式貨車、專用車、大噸位柴油貨車。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縣鄉公路整治558.5公里、新建改造道路249.8公路;先后投入純電動車100臺、天然氣公交車320臺,2700臺出租車全部改裝為天然氣動力,每年可節約燃油1.3萬噸,節約標煤6500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排放1.73萬噸;更新老舊、高耗能營運客車299臺,新增大噸位貨車4621臺。
二是加強交通工程節能管理。加強對全市重點交通工程建設的能耗管理和節能監督,科學搞好公路建設規劃,防止盲目求寬求高,避免或減少占用基本農田;積極采取措施,降低大型施工機械設備排放,堅決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的大型機械設備。今年以來,全市所有在建重點交通工程通過合理規劃,共節約土地1000余畝;通過正確使用大型機械設備,節約建設成本200余萬元,淘汰老舊機械設備和實驗儀器108臺套。
三是廣泛開展“車船路港”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為充分調動企業節能減意識,動員全市交通運輸企業參與“車、船、路、港”百家企業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大力推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節能駕駛等經驗。活動期間,共檢查運輸企業7家,檢查車車船4000臺次,淘汰高耗能車船329臺次。
四是開展經營性運輸車輛能耗限制準入與退出機制。開展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達標車型監督管理工作,對擬進入道路運輸市場從事道路旅客運輸、貨物運輸經營活動的車輛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同時,對于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或者經檢測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營運車輛,堅決予以清除運輸行業。今年以來,全市共審核運輸車輛9181臺,對96臺審核不達標的不予辦理《道路運輸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