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能源局6月28日公布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補貼競價結果,15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434個項目入圍,總裝機容量2596.7208萬千瓦,占申報總容量的77.5%。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測算,2020年平均競價幅度達到0.0785元/千瓦時,按20年經營期測算相當于為國家節省了約500億元補貼資金,充分體現了競價機制在補貼退坡中的作用。
今年入圍的項目較2019年增加了317.9萬千瓦,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按照10億元的補貼總額對通過復核的補貼競價項目進行排序,確定最終名單。
從項目類型看,納入國家競價補貼范圍的項目中,普通光伏電站項目295個、裝機容量2562.874萬千瓦,占納入項目總容量比例為98.7%;全額上網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137個、裝機容量33.0468萬千瓦,占納入項目總容量比例為1.3%;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分布式光伏項目2個、裝機容量0.8萬千瓦,占納入項目總容量比例為0.03%。
從地區分布看,集中度很高:裝機容量在200萬以上的省份有貴州、寧夏、河北、浙江、江西、青海6省份;裝機容量在100萬到200萬的有陜西、內蒙古、山東3省份;裝機容量在100萬以下的有廣西、安徽、新疆、河南、上海、重慶6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從資源區看,I類、II類、III類資源區納入項目總容量的比例分別為20.9%、11.3%和67.8%。
從2019年開始,主管部門引入競爭性方法對需要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進行配置和全國統一電價排序。這個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在主管部門確定補貼總盤子之后,淡化政府干預,國家不再安排光伏發電建設規模,也不再給各省下達年度建設規模。能市場化的都交給市場,由企業和行業申報的上網電價競價來確定補貼裝機規模,在電價特別低或者平價上網項目特別多的情況下,整個市場裝機規模能夠擴得更大,反正,補貼需求越多,市場規模越是縮小。
今年的補貼預算總額在3月發布的《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方案》中已確定:2020年度新建光伏發電項目補貼預算總額度為15億元。其中5億元用于戶用光伏,補貼競價項目(包括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按10億元補貼總額組織項目建設。
總共10億元補貼,如何決定用來補貼哪些項目?那就要將全國的項目放在同一個基準線上進行排隊。
由于各地光資源稟賦和電價水平不同,為了確保全國光伏項目可以在同一個標準下進行競價排名,國家能源局特別設計了一套看似復雜的電價修正規則。不同地區、不同上網類型的光伏項目在經過修正規則的調整后得出的修正電價,就是用來排名的電價。最終按照修正電價由低到高排序遴選納入補貼范圍的項目。
今年的入圍結果可以看出,競價機制運行更為成熟、在光伏發電補貼退坡中的作用也十分突顯。
從電價降幅看,單個項目最大降幅為0.1573元/千瓦時,平均降幅為0.0785元/千瓦時,其中普通光伏電站及全額上網分布式項目平均降幅0.0785元/千瓦時,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分布式項目平均降幅0.02元/千瓦時。
從補貼強度看,單個項目最低補貼強度為0.0001元/千瓦時,加權平均度電補貼強度約為0.033元/千瓦時(相比2019年的0.065元/千瓦時降低0.032元/千瓦時),其中普通光伏電站及全額上網分布式項目平均度電補貼強度0.033元/千瓦時(相比2019年的0.0698元/千瓦時降低0.0368元/千瓦時),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分布式項目平均度電補貼強度0.03 元/千瓦時(相比2019年的0.0404元/千瓦時降低0.0104元/千瓦時)。
光伏行業協會對今年的競價結果分析稱,競價機制下,入選企業普遍實力較強,項目單體規模較去年有所提高,有利于規模化、集約化建設,推動光伏高質量發展。同去年競價結果相比,今年光伏建設單體規模更大,布局更加廣泛,這會助推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考慮到全球疫情影響的大幅緩解,光伏行業有望在下半年呈現全面開花的蓬勃發展勢頭。
國家能源局同時強調,入圍名單的項目按要求建成并網后依政策納入國家競價補貼范圍,享受國家補貼。對于2020年底前未全容量建成并網的,每逾期一個季度并網電價補貼降低0.01元/千瓦時;逾期兩個季度后仍未建成并網的,取消項目補貼資格。如遇社會公認的不可抗力因素,建設期限經批準后可適當順延。
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表示,此次納入國家補貼競價范圍的項目只是今年全國光伏發電建設規模的一部分,加上今年安排的戶用光伏項目、平價項目以及2019年結轉至今年并網的競價項目等,今年光伏發電建設投產規模是有保證的,能夠實現行業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