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際資訊 >> 正文
無處不在的塑料:微塑料已進入南極陸地食物鏈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0/7/9 13:48:53 用手機瀏覽

微塑料已經到達地球上最偏遠的地區,并成為食物鏈的一部分。在南極洲的一種小型無脊椎動物身上,來自意大利錫耶納大學、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和意大利的里亞斯特同步輻射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發現了最新證據。


塑料污染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值得重視的環境問題之一。從北極積雪、珠穆朗瑪峰最頂峰到海底最深處,幾乎每個生態系統中都存在微塑料碎片。近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快報》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研究團隊在南極土壤中的彈尾蟲體內發現了微量聚苯乙烯碎片,證實微塑料已到達地球上最偏遠地區的陸地食物鏈。


該研究稱,以往大多數微塑料相關研究集中在水生生態系統,尤其是海洋生態系統,而陸地上的污染卻被忽略。科學家們最近才開始著手研究土壤和陸地食物網絡中的微塑料污染問題,此項研究提供了微塑料滲透進南極陸地食物鏈的首個證據。


早在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就已在南極洲觀察到漂浮或擱淺的大塑料碎片(大于1厘米)。最近,在南緯60°以北的地表水和沉積物中發現了中塑料碎片(1–10 毫米)和微塑料碎片(1–1000微米)。在南極群島的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鳥曾被塑料纏繞,或誤食塑料碎片。有報道表明,南極海域多種抗生素耐藥性的傳播與擱淺塑料相關。


僅有不到1%的南極洲是未被冰層覆蓋的,小型且孤立的陸地以及淡水系統主要由微生物群落、苔蘚堤岸和極少數的無脊椎動物組成。土壤微節肢動物,在上一個冰川期前已經適應了極端但穩定的環境,與微生物、線蟲一起構成了簡單但有一定功能性的食物網絡。


讓研究團隊感到驚訝的是一種叫做Cryptopygus antarcticus的彈尾目昆蟲。這種只有1毫米長的無脊椎動物生活在土壤中,以苔蘚、藻類和地衣為食。2016年2月,在南極喬治王島菲爾德斯半島上,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塊這種生物賴以生存的被沖上海灘的聚苯乙烯泡沫。它和我們常見的塑料包裝沒什么不同,上面長滿了苔蘚、藻類和地衣。


(a)喬治國王島沿海,收集到聚苯乙烯泡沫樣品(34×31×5厘米)(b,c)聚苯乙烯泡沫表面的特寫鏡頭,上面長滿了苔蘚、藻類和地衣。


為了確定彈尾蟲是否受到了聚苯乙烯的不利影響,研究人員將樣本帶回實驗室。他們利用紅外光譜技術窺視該生物的消化系統,并在其體內發現了少量微塑料碎片。他們在報告中稱,微塑料可能首先被塑料泡沫表面的藻類、苔蘚和地衣攝入,隨后在彈尾蟲進食時進入其體內。


e圖中紅色光譜區域即為在南極彈尾蟲體內發現的微塑料碎片


研究人員指出,盡管彈尾蟲體積很小,但在未被冰覆蓋的地區,它們被認為是南極洲的主要陸生物種之一。若該物種受到微塑料威脅,則會對該地區造成巨大影響。


錫耶納大學的埃莉薩·貝爾加米(Elisa Bergami)在接受法新社報道時表示,彈尾蟲攝入塑料可能使微塑料重新分布到土壤表面,傳給它們共同的捕食者——苔蘚螨。同時,彈尾蟲體內的微塑料可能通過食物鏈流向企鵝、海豹等體積較大的動物,對正面臨全球變暖等多重壓力的南極構成新的威脅

微塑料進入偏遠的南極土壤已成為事實,這意味著它已深深滲透進土壤食物網絡,并且可能已經成為土壤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一部分。未來,研究人員計劃進行深入的量化研究,著重探討塑料污染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阿克苏市| 黔东| 含山县| 普兰店市| 曲阳县| 苏尼特左旗| 石阡县| 安龙县| 通榆县| 清流县| 枣阳市| 汝阳县| 铜梁县| 曲周县| 滕州市| 象州县| 鹤壁市| 嵊州市| 隆子县| 扶风县| 阳朔县| 临邑县| 丁青县| 安龙县| 含山县| 海阳市| 友谊县| 广饶县| 长岛县| 牙克石市| 正阳县| 徐州市| 荃湾区| 堆龙德庆县| 海丰县| 麻城市| 柘城县| 溧阳市| 友谊县|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