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工作面臨的難度
第一、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產能增長過快,抑制難度大
近幾年來,氮肥、純堿、燒堿、電石、黃磷等產業的投資增長均以30%左右的速度遞增,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同時調控機制不力和地方保護,使國家產業政策不能得到貫徹落實,扭轉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產能增長過快的勢頭難度很大。
第二、行業節能減排的基礎工作薄弱
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統計辦法很不健全,有的是十多年前制訂的,已不適應當前行業的需要;有的根本沒有標準,需要立即研究制訂。即使是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也有很多需要各行業協會幫助核實。另外,節能減排的統計和管理隊伍薄弱,許多企業沒有專職的能源和環保管理人員。
第三、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力度不夠
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需要技術支撐。這些年企業在擴大規模上投入較多,而用于節能減排的技術開發投入不足。即使有一些企業開發了好的節能減排技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有的也不愿意在行業內共享。此外,對于已經具有成套節能減排成熟技術的行業,國家在技術、設立專項支持方面,也顯得力度不夠。從全球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的經歷看,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在像中國目前工業化發展條件下達到我們現在確定的節能減排發展水平,我們所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
科技創新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指出,“十一五”時期,石化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有力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提高了全行業的節能環保意識,遏制了能源消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的勢頭,成為行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大亮點。
2010年,噸原油加工綜合能耗為99.3千克標煤,比2005年下降27.6%;噸乙烯綜合能耗為880.7千克標煤,下降11.6%;噸合成氨綜合能耗1356.4千克標煤,下降14.3%;電石、30%離子膜燒堿和純堿的綜合能耗也分別下降了14.8%、26.3%和29.1%。石化行業主要耗能產品的綜合能耗已經接近或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以上成績的取得與企業持續推進科技進步分不開的。
“十一五”時期,全行業節能減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取得重要進展。中石化5年累計淘汰落后煉油能力1700萬噸;云天化集團關停了8套黃磷裝置,淘汰產能2.2萬噸;全行業累計淘汰電石落后產能305萬噸,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淘汰任務。
石油化工各子行業根據自身情況持續推動節能減排技術創新。譬如,燒堿、純堿、化肥、電石等傳統高耗能行業應通過開發和研制一批節能新設備,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染料、農藥、中間體、有機原料等高物耗、高污染行業應通過開發一批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雖然節能減排難度大,但化工企業通過科技創新,使得節能減排效果顯顯著。
云天化是生產化肥的巨頭企業,對于處理廢物有獨到見解,因此云天化集團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在云天化推出的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中,集團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實施的玻璃纖維池窯純氧燃燒技改項目最為引人注目。
專家呼吁科技節能
不久前發布的《石油和化工行業“十二五”發展指南》,對節能減排設定了約束性指標:2015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比“十一五”末下降15%。COD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均減少10%,氨氮排放量總量減少12%,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8%,廢水達標排放。化工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有效處置率達到100%。全行業清潔生產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針對這個目標,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李勇武會長指出,“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減排潛力巨大,發展節能環保這一戰略新興產業有很大的空間。”在《指南》發布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認為,在節能減排上,國家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項目,“拿民力”的同時,更要“拿潛力”。“以化肥企業為例,假如以煤為原料的大型氮肥制造企業,其平均能耗能達到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一年就可''拿回''效益50億元。”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