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結束的遼寧省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撫順市被命名為“2006--2010年遼寧省節能減排工作優勝市”,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兩項指標減排進度分別列全省第一位和第三位,成為與大連同行的全省污染減排領跑者,為遼寧從排污大省到減排大省的歷史性轉變做出了突出貢獻。
素有“煤都”之稱的撫順,是一座以資源、能源開發利用為主的重工業城市,百年工業發展進程使撫順的結構性污染問題十分突出。為了打贏這場環保戰役,市委、市政府把污染減排擺到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動員全市力量打響了污染減排攻堅戰。
撫順市從大上環保治理項目入手,集中力量建設污水處理廠,率先建成了遼寧省第一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撫順縣后安鎮污水處理廠,為2009年全省建成99座污水處理廠創造了范例,也為遼河治理和全省農村污染減排開了好頭。隨后,清原鎮、紅透山鎮、新賓鎮、永陵鎮和南雜木鎮5個城鎮級生活污水處理廠陸續建成投入使用。而撫順鋁業1.4萬噸再生水廠、撫順特殊鋼公司2萬噸再生水廠、望花10萬噸再生水廠、三寶屯污水處理廠擴能40萬噸提標改造工程……實現了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進行建設和運營的有益探索。
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占全市54%的5家火力發電企業的治理,是完成減排任務的關鍵。為此,撫順市在全省率先對老電廠開工建設“污染減排”工程,遼寧能港發電有限公司最先建成煙氣脫硫裝置,并同時創造了遼寧電力行業煙氣脫硫工程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入使用、當年實現減排的“能港速度”。隨之而來的是,所有火力發電企業全部建設了脫硫裝置,形成5.2萬噸/年脫硫能力,為完成減排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部分企業設備老化、工藝落后、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等問題,撫順市委、市政府把污染減排與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結構調整相結合,率先與遼寧省環保廳共同實施了環境優化經濟發展“撫順行動計劃”,通過結構減排,實施搬遷污染企業、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
今年,撫順石化公司同時關停15套舊裝置,中電投撫順發電、撫順新鋼鐵、撫順特殊鋼、撫順水泥等污染企業正在陸續開始實施搬遷。近5年來,全市共關停小火電機組7臺,總裝機容量37.5萬千瓦,關閉污染嚴重的小冶煉、小水泥、小造紙等企業200多家,一步一步地消除了污染減排的“死角”,共實現減排二氧化硫14775噸,減排化學需氧量2889噸。
具有日處理6萬噸的海新河污水處理生態園,處理后的廢水輸送給電廠作為“再生水源”,實現了污染減排、環境改善、企業發展的三贏,是全省第一個將垃圾場與河流污染治理融為一體,將“循環經濟”的理論應用到減排工作中的范例。
此外,為使污染減排更具科學、合理,撫順市建立了“主要污染源自動監測網絡”,投入3000多萬元安裝了40套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和15套大氣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控占全市80%污染負荷的重點污染企業,確保減排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