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合作開展的“重金屬污染物監控體系示范項目”和“環境污染隱患預警及應急體系研究項目”在北京成功驗收,雙方簽署了節能環保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重要成果之一,項目組在驗收儀式上發布了我國第一個企業級的、系統全面的環境污染預警應急管理規范——《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環境污染預警及應急管理規范》。相關專家表示:這一規范在行業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導意義。國家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周建、中國工程院院士任陣海等出席驗收儀式。
中國五礦和中國節能合作開展的“重金屬污染物監控體系示范項目”和“環境污染隱患預警及應急體系研究項目”是在國家《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提出“加強完善重金屬污染防治體系、事故應急體系”的背景下,由中國五礦健康安全環保部組織、立項,以中國五礦所屬長沙礦冶研究院為示范基地展開,基本目標是對生產企業末端排污進行監控、預警及應急事故處理的同時,結合企業生產工藝量身定制預警、應急模型,使環境污染事故由前端至終端均得到預防和控制,將傳統的事故告警轉變為事故提前預警。
項目從前期調研至建成投入試運行歷時7個月,參與專家和工作人員30余人,在試點企業建設了三套污水在線自動監測儀器,監測數據可通過無線傳輸上傳至重金屬監控預警應急管理平臺,在對日常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對水體突發污染事件的預警能力,并針對事故預警類型給出有針對性的應急方案,以區域地理信息和污染源擴散模型為空間分析手段,建立滿足特殊風險區域的環境管理信息化體系。
周建指出,本次中國五礦與中國節能在重金屬治理及監測預警方面的合作是一次有戰略眼光與戰略思維的合作,體現了中央企業在節能環保工作中負責任、講效率、重成效的環保態度,雙方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十二五”環保相關政策和文件精神,立足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積極探索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的環保課題,對推動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起到了引領與示范的作用,為企業環保工作尤其是日益嚴重的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樹立了實踐典范。
任陣海表示,這兩個項目在管理理念和技術先進性方面均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項目的創新性也值得肯定。該項目系統將傳統的事故告警轉變為事故提前預警;應用了國內領先的預警支撐技術體系;通過末端污染物監測指導企業進行工藝優化;采用數據安全保密系統為企業提供安全可靠的使用環境。
國家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司長翟青、國家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綜合局副局長趙世堂、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裁孫曉民,總工程師朱希英、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小康,副總經理余紅輝出席了會議。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是進行全球化經營的大型金屬礦產企業集團,秉承“珍惜有限,創造無限”的發展理念,主要從事金屬礦產品的勘探、開采、冶煉、加工、貿易,以及金融、房地產、礦冶科技等業務,致力于提供全球化優質服務。公司經營范圍遍布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控股9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擁有豐富的礦業資源和雄厚的產業優勢,在世界礦產行業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2011年位居世界500強企業第22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