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原來還活得挺好的情況下,做數字化轉型是錦上添花。但現在因為有疫情和后續很多其他因素,數字化轉型變成了雪中送炭。從錦上添花變成雪中送炭,這是企業對待數字化轉型一個重要的態度轉變。”在近日舉行的2020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期間,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說道。
新冠疫情大流行對全球經濟活動尤其是工業生產造成巨大沖擊,制造業企業對于數字化轉型的意愿是在增強還是削弱?龐邢健認為,根據市場反饋及其團隊的觀察,疫情壓力加強了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訴求,“大家對數字化的認知加深了,同時急切地希望利用數字化手段來進一步提升企業經營當中的韌性,規避風險,提高效率!
龐邢健表示,這次疫情為所有人展現了市場、供應鏈、資金鏈、人員安全劇烈變化的可能性,面對這種劇烈動蕩,企業首先要做的是活下來。
全球最大投資管理公司之一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4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富達國際分析師普遍預期,如果疫情影響經濟活動的情況持續2020年全年,他們所研究的企業今年平均獲利預計下跌44%,若全球經濟在下半年復蘇,預計企業平均獲利的跌幅為27%。53%及57%的富達國際分析師分別預期,工業及非必需品行業企業的償債能力可能在該報告發布的未來6個月內出現問題。
這意味著,疫情引發的連鎖反應將導致大量企業跌破“生死線”。從讓企業“活得更好”到先幫助企業“活下去”,數字化轉型之于工業企業的最主要作用已經轉變。在疫情之前,大多數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初衷是提高生產效率和良品率、對設備進行故障預警和狀態監測、更適應定制化時代的生產節奏等等。但疫情后,企業采用數字化工具的主要目的是更快速獲得投資回報。
龐邢健在2020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線上演講時介紹,在疫情期間,施耐德電氣通過數字化的軟件連接管理的現場資產增加了50%。
龐邢健介紹,從施耐德電氣最近接收到的市場需求來看,很多用戶把提升效益和增強韌性放在了非常高的優先級上!耙咔橐蛩丿B加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對于有些企業來說,單純依靠提高產能來提升效益已經變得不太可能了,而是需要非常精細化的管理來提升企業在運營方面的投入產出比,“過去企業會允許三年五年的(投資回報)周期,現在對于回報效益的節奏在加快。”從這一角度而言,工業領域數字化的需求正在增長。
疫情期間,已采用數字化技術和平臺的企業在遠程運維、人員培訓、工藝創新等方面已呈現出更顯著的靈活性。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施耐德電氣通過數字化的軟件連接管理的現場資產增加了50%。同時,預測性的資產績效管理軟件需求是以前的3倍,為430多家客戶服務中心提供了預防性的維護。在特殊時期,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將資產連接,確保了關鍵時刻數據的可用性和可分析性,這一趨勢在疫情后仍在延續。
工業流程的復雜性與工藝的繁復性決定了工業客戶的數字化轉型不能簡單復制。龐邢健建議,對于資金和人才都更為緊缺的中小企業,在進行數字化時可以先考慮如何更好向遠程運維、少人化的運營轉型,以及利用數字化的預測性維護來提升企業的抗風險韌性和經營績效!拔覀儾唤ㄗh中小企業制定一個超出自身能力或資源的方案去一步達到很高的水平。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23家工廠里,所有的數字化轉型也是一步步穩扎穩打在推進,每年都有專門的資金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