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峰分析,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山西是資源、能源和工業大省,其節能減排的歷史欠賬多,加上金融危機后工業呈現恢復性增長,能源消費量大幅躍升,污染物排放總量也出現反彈趨勢。主要污染物雖然持續下降,但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仍位居全國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國家將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標由“十一五”的2項指標增加為4項: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山西自加壓力,又增加煙塵和工業粉塵2項污染物削減指標,減排的范圍更廣,減排難度將更大。作為能耗大省,面臨用能“天花板”的指標約束,山西肯定會在節能和增效方面加速產業化步伐,節能技術、產品、裝備、服務等的投資空間將大幅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今年7月,山西省發改委共對187個項目節能文件進行了審查和批復,對400余個項目進行了登記備案。
另一方面,國務院批準設立山西省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使山西省成為我國第九個“新特區”。山西省提出了“氣化山西”的目標,預示著以煤為基礎的產業鏈條延伸將全面展開,尤以清潔煤、煤化工產業為最大亮點;天然氣、煤層氣、焦爐煤氣、氫氣“四氣合一”工程將引發市場井噴。因此,山西在“十二五”的5年里,在投資、能源、環境3個領域將有大表現、大作為。目前,在山西節能減排領域的政府財政稅收支持將對市場投資形成強有力的刺激效應,山西省確立了52項重大節能和重點節能工程建設項目,其中,節能項目37項,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節能項目11項,節能技術推廣項目4項,項目總投資26.55億元。今年省財政下達2011年省級節能項目資金1.15億元,以確保節能減排目標順利完成。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