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于2021年投產,建成后,不僅每天能處理2000多噸的生活垃圾,還能依靠焚燒垃圾所產生的能量為周邊居民供暖、并網供電。9月7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了解到,目前選址于新鄭市辛店鎮賈咀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已獲批復。
新建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基本情況如何?面對日益增長的生活垃圾產生量,鄭州對生活垃圾的處理能力能否滿足需求?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時,我們的處理工藝中又有哪些“黑科技”來確保對周邊環境不造成負面影響?帶著這些問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走進已投用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并對鄭州公用事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進行了采訪。
新廠日處理垃圾2250噸,2021年竣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上述已完成批復的生活垃圾焚燒廠選址于新鄭市辛店鎮賈咀村,日處理生活垃圾2250噸,如按垃圾體積進行折算,這座垃圾處理廠每年處理掉的垃圾約可裝滿6個如意湖。
此外,這座新建項目占地約177畝,計劃2021年竣工投產,工程總投資19.12億元。該廠建成后,將主要處理鄭州南部新城區、航空城核心區及南部區局部、主城區內城南部、老城區南部區域和新密市的生活垃圾。
除了負責處理生活垃圾這一“主業”外,新建成的垃圾處理廠在投產后還具備年發電近3億度的本領,此外,它還具備為周邊居民供暖的能力,總供暖面積可達120萬平方米。
那么,面對日益增長的生活垃圾“增量”,我們鄭州目前處理生活垃圾的能力是否能夠滿足需求呢?
對此問題,鄭州公用集團工程管理部部長王斌也向記者介紹說,目前鄭州市日產生活垃圾約12240噸,現有的和正在建設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有6處,總處理能力為每日14450噸,可滿足鄭州市近期的需求。
這6處生活垃圾處理終端分別為:
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4200噸)已投產;
南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2250噸)建設中,計劃2021年投產;
西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4500噸)建設中,計劃2022年投產;
光大新鄭垃圾發電廠(日處理1000噸)已投產;
滎錦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2000噸)已投產;
登封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500噸)建設中。
此外,鄭州市也將結合中遠期發展,滿足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加快規劃建設與城市定位和發展目標相匹配的先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
飄滿黑泡沫的“垃圾滲濾液”變身綠化用水
每每提及垃圾處理廠、變電站等公用設施,很多居民都對其可能存在的各類污染心有余悸。
“不少居民都有一個矛盾的心態,比如說手機信號發射塔,大家都希望在家里能夠‘信號滿格’,但卻都不希望發射塔建在自己家門口,這種現象也被稱為鄰避效應。”對于公用設施建設中所面臨到的尷尬,一位來自環保行業的從業者如是說。
在已投用的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展廳中,記者看到了兩個玻璃罐子。其中一個,裝滿了黑色的“臟水”,上面還漂浮著厚厚的黑灰色泡沫。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生活垃圾在入場后需要經過數天的堆放、發酵,以提升其燃燒值,這罐子里的“臟水”,就是生活垃圾在發酵時所產生的“滲濾液”。但在這罐“臟水”旁,還放有一罐清澈的凈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垃圾發電廠中,滲濾液要經歷十多道處理程序,其中還包含了我們家庭直飲水中常見的“RO反滲透膜”的過濾,而經過處理的最終成品,還可直接用于市政清掃或綠化使用。
垃圾滲出液處理前后對比圖
鄭州公用集團東興環保副總經理王斐補充介紹說,為保護周邊環境,鄭州東部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生產區域均設有“負壓循環系統”,通俗地說,就是只有外部空氣可以向內循環,而內部空氣只有在經過凈化處理后,才會向外進行排放。
而對于新建的南部垃圾焚燒發電廠,鄭州公用集團正興環保總經理郝建新介紹說,該廠配套建設了先進的煙氣凈化系統、飛灰穩定化系統、滲濾液處理系統等環保設施。煙氣處理工藝是該項目最大亮點,基本囊括了國際上最先進的煙氣處理“黑科技”,煙氣排放執行鄭州市要求的超低排放標準,優于現行國家標準及歐盟2010標準要求,是目前國內最優最嚴的排放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