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明明無處不在,為何會面臨短缺?沙漠沙是否可被利用? |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時間:2021/3/18 7:39:08 用手機瀏覽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3月17日消息,最近有新聞說:全球正在面臨沙子短缺的危機。我們的地球上有大量的沙漠,人類還面臨著阻止荒漠化進程的困局,河水中淤積的泥沙也是洪水泛濫的元兇。
沙子明明無處不在,為什么還會面臨短缺?
作為一種資源,沙子到底可不可以再生,能不能夠回收利用?沙漠里的沙子到底有沒有用?為什么沙漠也要受到保護?對此,內蒙古農業大學沙漠治理學院教授李鋼鐵向大家介紹和沙子有關的知識,李鋼鐵教授同時是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副秘書長。
沙子是稀缺品嗎?
據李鋼鐵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建筑和基本設施建設用沙較為緊缺。作為混凝土的必備材料,沙子需要符合一定的標準:只有直徑在1.6—4.75毫米的沙子才能達到建筑上的要求。
不同的領域使用的沙子也有不同的需求:蓋房子時,鋼筋混凝土所需的沙子要大一點,直徑應在2—4.75毫米;房子蓋好后,用于墻面的抹灰則需要用細沙來制作。直徑低于1毫米的沙子,即顆粒比小米粒還要小的沙子,無法用在建筑領域。
目前我國主要從干涸的河床獲取沙子,但有相當一部分沙子無法符合建筑用沙標準。因為在流水的搬運作用下,河道中的沙子被越磨越小,進入河道中下游的基本是泥沙,沙子粒徑過小,并含有大量無用的泥土。
在符合建筑用沙標準的沙子不多的情況下,我國的砂石耗費量卻很大。據砂石骨料網數據,2000年全國的砂石骨料用量最大的省份是廣東省,高達12.8億噸;江蘇省的砂石骨料用量達11.62億噸,山東省達11.48億噸。而青海、海南、吉林這些使用砂石骨料較少的省份也達到了一億噸左右。
沙子是可再生資源嗎?
沙子具有一定的再生性,但其再生速度比較慢。目前可用的自然砂都經歷了漫長的物理、化學的分化,并經河流的搬運等自然運動不斷地磨細磨碎。這種增長速度無法滿足我國現在的用沙需求。
為了解決自然砂不足的情況,我國正在不斷改進人造砂的技術。可采用大的石塊作為人造砂的原料,用球磨機將它磨為符合標準的顆粒大小。從舊建筑用房上拆下來的混凝土也可充當人造砂的原材料。
但人造砂的成本比自然砂的成本更高。
沙漠沙是否可以被人類利用?
沙漠中的大量沙子雖粒徑不大,不能用在一般基礎設施的建設中,但在一些特殊的領域,經過一些特殊的加工手段,它們可以滿足一些特殊的需求。李鋼鐵教授介紹了沙漠沙的四種用途:
一是燒制成建筑用磚——砂磚。內蒙古是沙漠分布最為集中的省份之一,若用砂磚代替泥磚,可以最大程度利用沙漠資源。
二是做透水磚。沙子的透水性非常好。把沙子結成塊做成的磚鋪到城市地面上,用作海綿城市建設:下雨后,水會迅速透過透水磚滲透到地底下,地面不留積水;雨一停,地面就干干凈凈。雨水還可以被收集起來進行循環利用,用以澆灌城市的草坪、綠地,同時解決城市水澇、城市缺水的問題。
第三個用途是將其運用到石油開采方面。把沙子灌到油井里面,就可以把油擠壓出來,做到透油不透水。
第四個方向就是防水。如果把沙子裝到一個杯子里面,杯子底下扎上窟窿眼,然后在上面倒水,杯里的水是無法通過杯底的窟窿眼流走;但是從底部吹氣,水里面會出現氣泡,說明沙漠沙透氣不透水。這材料可以用在人工湖底部,讓水質保存時間較長,且不易滲漏。
土地荒漠化的進程是怎么形成的?
人為因素是土地荒漠化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濫砍濫伐,破壞植被;二是毀草開荒種地;三是草原過度利用。
植被能夠保護它賴以生存的土壤。在土壤原來有機的情況下,風吹的是草,吹不動土壤。植被被破壞了之后,風可以直接將地表表面的沙礫吹起來。長此以往,土壤表面的營養物質也會大幅度流失,土地的生產力下降,良田變成了沙漠、沙丘,農民棄耕,破壞土地資源。同時,沙丘會被風吹著移動,遇到農田就埋農田,公路鐵路也可能被掩埋。
沙漠本身便是一種自然資源,李鋼鐵教授呼吁我們建立保護意識。既要防止沙漠蔓延,也要和它和諧相處,懂得欣賞沙漠的美和它的價值。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