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實時現貨市場于4月15日12:30-14:30實施了2小時的熔斷措施。具體情況如下:上午全省突發大風沙塵天氣。11:30 起,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市陸續發布沙塵暴黃色預警,局部地區出現10級狂風(24-28 米/秒),超過風電機組設計風速,風電大面積切出,同時沙塵導致光照減弱,光伏出力快速下降;11:00-16:00時,新能源實際出力遠低于日前申報預測值,最大偏差 500-1000 萬千瓦,遠超現貨市場預設的調節速率和調節范圍,威脅電網安全和電力平衡,山西省電力調控中心按照現貨市場 V8.0 規則,經匯報能源局,決定啟動熔斷機制。
(來源:微信公眾號“電聯新媒”作者:蘇偉)
新能源出力驟降影響電網安全
根據日前調度預測,在15日中午全省直調用電為2290萬千瓦,但是新能源預測出力為2146萬千瓦,雖然在15日出清的說明中,顯示電網調停機組為5臺,實際上在網火電機組仍然深調運行,而且下調深度較大,同時本次現貨市場 V8.0 規則中,為保護深調機組安全,各火電企業可以自行修改爬坡速率,最低可以修改為0.8%,按照600兆瓦機組計算,為4.8兆瓦/分,300兆瓦機組速率更低,僅僅是2.4兆瓦/分,所以在中午出現大風情況下,全網供電負荷由于新能源的原因快速下降500萬千瓦,最大是1000萬千瓦,除電網公布的150萬千瓦的正旋備,還有350-850萬千瓦的缺口,全部按照600兆瓦機組速率頂起電網負荷,完成350萬千瓦的缺口,需要729分鐘,遠遠達不到快速頂起電量缺口的作用。
現貨模式下在日前出清以后,機組組合已經確定,調度無法在實時市場選擇電網支撐機組單獨進行負荷調用,對電網運行造成極大的威脅,可能導致拉閘限電的后果,因此將實時市場熔斷,根據電網安全原則,通過人工調整火電機組出力等方式,最大限度釋放機組速率,確保電網平穩運行。
經了解,大同、太原、呂梁等新能源較為集中的地區,在實時市場熔斷后,機組運行負荷全部攀升至滿出力,短時間頂起了電網缺口電量,運城地區機組負荷出力波動不明顯。
不熔斷則用戶側
購電成本將大幅上升
本次熔斷完全由于天氣變化的問題,造成新能源的預測偏差極大,按照日常規律及11、12月新能源下降后,實時市場的出清情況,電價短時間升高至1500元/兆瓦時,在15日的情況下,現貨實時市場需要提升容量500-1000萬千瓦,未熔斷市場情況下,新能源支付日內市場偏差金額預估為1500-3000萬元,2個小時之內新能源企業支付金額巨大。而且,由于新能源出力減少,造成電價升高,會導致用戶電費大幅增加,與國家降低用戶用電費用的大原則相悖,所以初步分析資金的傳導問題也是本次熔斷的原因之一。
關于火電機組的補償問題
雖然因為實時市場熔斷,電網得以安全穩定運行,新能源和用戶也沒有支付高額的費用,但是對于火電機組而言,熔斷期間快速提升負荷,錯失了這部分電量按照1500元/兆瓦時結算的機會。
根據現貨市場規則,熔斷期間的市場價格按照日前市場中該時段的價格進行結算。根據對出清結果的初步測算,在 12:30-13:15之間,日前市場與實時市場價格基本保持一致,電價為0元/兆瓦時,只有在13:30-14:30 一個小時期間,實時市場價格高于日前市場價格,但是也僅僅出清到200元/兆瓦左右,現階段煤價一直居高不下,許多火電企業燃料費用已經大于200元/兆瓦時。所以需要進一步完善規則體系,按照現貨供需發現價格的本質原理,在市場熔斷后,對于頂起負荷的機組按照安全必開機組進行合理補償或按照中長期模式進行結算,同時在頂起過程中造成的雙細則考核要進行減免。
高比例新能源電網
均將面臨調節問題
山西省新能源裝機容量超3200萬千瓦時,占省調機組總容量的35%,按照熔斷當天某一時段新能源出力占比計算,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70%以上。在網可調節容量較少,也是導致本次熔斷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
本次事件發生之后,電網整個系統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對有效消納新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政策方面需進一步推進新能源穩定出力的要求;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火電進行靈活性改造,適應電力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