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光伏產業鏈原輔料漲價風波不斷,作為擴產大年,光伏企業為保證產業鏈平穩供應,繼續加大長單簽訂,深度綁定多晶硅、硅片、光伏玻璃原輔料的穩定供應。
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2021年至今,隆基、天合、晶澳、晶科等光伏龍頭企業已經拋出了超1236億元長單合同,鎖定未來原料的供應,累計鎖定了145.8萬噸硅料,超43.6億片硅片,超11.6億平方米光伏玻璃。值得關注的是,僅8個月時間里,硅料、硅片、光伏玻璃長單協議簽署的總量已經超過了2020年。
硅料長單激增 企業加碼擴產
據統計,在硅料環節,長單簽署總量約145.8萬噸;較2020年85.53萬噸的硅料增長了70.71%。其中,國內硅料企業協鑫新能源、亞洲硅業、新疆大全、新特能源、聚光硅業累計簽署了131.055萬噸多晶硅,韓國OCIM、瓦克共簽署了14.77萬噸多晶硅。
具體到企業總上看,保利協鑫分別與隆基、中環、上機數控、晶澳簽署了累計61.82萬噸多晶硅長單,總量排名第一。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訂單簽署規模也不斷激增,保利協鑫也加速推進顆粒硅擴產規模,2月初宣布將顆粒硅產能由6000噸提升至10000噸,正式近入萬噸級產能規模。
新特能源分別與上機數控、高景太陽能、晶澳簽署了40.375萬噸多晶硅,長單簽署總量排名第二。與此同時,新特能源加速推動擴產,3月董事會審議通過推進10萬噸多晶硅項目的議案,6月特變電工宣布與晶科能源、晶澳科聯手對內蒙古硅材料公司增資擴股,加速推進10萬噸多晶硅擴產步伐。
新疆大全分別與中環、升級數控、高景太陽能、晶澳簽署了21.88萬噸多晶硅,總量排名第三。大全能源于今年上市后首份年中報顯示,由于下游單晶硅片企業擴產提速,高品質多晶硅供應緊張,新疆大全將保持滿負荷生產。全年預計產量為8.3-8.5萬噸。同時,擴產步伐也未停歇,計劃在未來三年保持年均50%左右的產能增速,擬在2024年底前實現高純硅料總產能27萬噸/年。
在近期瓦克與晶科簽署的7萬噸多晶硅硅料長單協議中,瓦克將為晶科預留商定的多晶硅產能,并從位于德國和美國工廠陸續供貨。有市場分析認為,此次長單簽署或為美國“反規避”調查做準備。
硅片新勢力入局搶單
硅片環節,長單簽署總量超43.6億片,總金額超145億元。與以往不同的是,2021年前8個月長單供應商主要以京運通、上機數控、宇澤半導體、寶峰時尚、高景太陽能為主。其中,京運通簽署了19.06億片硅片,上機數控簽署了11.5396億片硅片,寧澤半導體簽署了10.6億片硅片,寶峰時尚2億片硅片,高景太陽能3500萬片。
作為硅片領域的新玩家,上機數控、京運通是從上游光伏設備起家,近兩年開始向硅片領域猛烈擴張。據京運通近日在投資平臺表示,目前硅片產能8GW,力爭年底達到20GW,并且新增產能均可生產大尺寸硅片。2021年,京運通拿下了潤陽悅達、通威兩家電池頭部企業超9億片硅片大單。
上機數控2021年至今分別拿下正泰、通威共計約11.54億片硅片長單。2021年5月上機數控發布24.7億元募資方案,用于包頭年產10GW單晶硅拉晶及配套生產項目,如順利實施上機數控硅片產能將從2020年底的12GW實現至2022年硅片產能將超過30GW。
除以上兩家,硅片環節殺出的實力黑馬著實不少。日前,高景太陽能投資的50GW大尺寸硅片項目宣布一期試投產,二期正式啟動建設,項目從啟動到脫產僅用了140天。目前,該項目一期日產能已達300多萬片,項目二期預計在2021年末實現投產,三期將于2022年第四季度投產,累計形成50GW的大尺寸硅片制造基地。7月20日,高景太陽能與愛旭簽訂采購約 2.1億元協議,于2021年6-7月向愛旭銷售3500萬片大尺寸單晶硅片,價格以月度訂單約定為準。
自2020年進軍光伏行業的寶峰國際近日宣布,首個單晶鑄錠硅片生產設施已成功進入商業化生產階段,并于今年共計簽署4億片的單鑄硅片長單,將于8月向已簽署采購協議的現有客戶批量出貨,正式步入商業化。
光伏玻璃長單數量近翻倍式增長
光伏玻璃環節,共簽署了7個長單協議,鎖定了超11.6億平方米光伏玻璃,總金額達332億元以上;較2020年4個長單,約248.96億元累計金額有了將近翻倍式的增長。其中,今年大單主要以福萊特、信義光能兩大光伏玻璃企業為主。
隨著光伏玻璃龍頭企業在手訂單持續激增,企業也在加速產能擴張,與此同時成本優勢也進一步提升。據信義光能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收入為80.74億港元(合10.37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74%;同時表示,上半年增加了新產能,日產量達到11800噸。福萊特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凈利潤達到12.61億元,同比增長173.66%。上半年,福萊特產能持續擴增,其中安徽二期的兩個75萬噸光伏玻璃產能的項目投入運營,包括日熔化量為1200噸的四條光伏玻璃生產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