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夏的家電旺季中,節能產品無疑成為市場的主流,受到消費者追捧。然而伴隨著節能概念滿天飛,產品節能性能真實與否,讓消費者真假難辨。
“1晚1度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一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詞。然而近日,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卻讓空調節能概念風波四起,企業被業內廣泛質疑以實驗室數據進行虛假宣傳。而與此同時,類似標語迅速在節能產品中蔓延開來,部分家電企業甚至啟用李連杰等明星拍攝廣告片,高調宣傳新品的“1度到天明”概念。
在這個概念爆炸、虛實難辨的時代,家電產品的“高效節能”產品的是真實,還是謊言?
在中國市場上,“概念”就是有著這樣的魔力,任何流行現象都能夠迅速被“克隆”并火爆各個角落。記者走訪北京各大家電賣場,“1晚1度電”的類似標語正在家電企業節能新品身上得到快速復制。
空調“1晚僅需1度電”是否真的可行?“買一臺試一試,拿電表量一量。就這么簡單。老百姓用出來是什么效果,那就是真相。”一位空調技術專家告訴記者。
實際,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已有消費者在購買節能空調實際操作后發現每晚的用電量需9度,超出廠家宣傳的“1晚1度電”8倍之多。節能產品風波再起,“1晚1度電”被指夸大宣傳,企業隨即開口稱檢測過關。
號稱節能的企業紛紛曬出其相關型號的節能產品分別通過了中國家用電器檢測所、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機電產品檢測技術中心等國內四大檢測機構的檢測證明。
然而,筆者曾分別致電這四家檢測機構,相關人士均不予評價,只稱:“確實已通過檢測,但不適用所有環境。”
據了解,在實際送檢的樣品中,相關檢測部門出具的結果也只針對該樣品在某一特定條件下,達到的技術水平。并不能說明該技術可以在客觀環境中廣泛適用。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動地球。’每個人都說我可以翹起地球,但卻忽略了這根杠桿必須足夠長。
“1晚1度電”、“零度不結冰的冰箱”……眼下,一系列宣傳我們耳熟能詳,卻讓普通百姓難辨識真假,大呼“節能新品天天有,陷阱何其多”。
筆者了解到,實際目前節能產品真正的技術含量較少,尚處于打“概念牌”階段。節能減排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大部分商家為了迎合政府政策,以及市場消費者,紛紛亮出節能環保標簽,但其真實性值得消費者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