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市當天或出現第一筆交易
1、碳配額 靠企業自覺填報
記者:如何分配企業未來能夠排放的“碳配額”?
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吳德林:現行的配額免費期是三年,但三年后企業碳排放超額就得向市場購買。
深圳專門研發了一個碳配額分配的電子系統,并讓企業參與其中。企業會在電子申報系統上申報六個數,即未來三年(2013年-2015年)的碳排放量預測值和預測增加值。這六個數填完后,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配額。企業認同這個配額后,簽字畫押帶回去,企業的“碳配額”分配就結束了。
2、若虛報 多部門聯合制裁
記者:申報過程中企業會否虛報配額?
深圳市碳交辦:市公證處全程參與配額分配。對于企業工業增加值數據,統計局每年都要統計,這是重點要監管的一個方面。我們還將啟動第三方機構核查,對企業可能逃避購買,碳交辦將考慮與供電、供氣、燃油等部門聯合制裁。對有可能出現的“換馬甲”企業,將要求新注冊企業提交今后幾年預測碳排放情況。
記者:如何管控未納入名單的企業?
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蔡羽:目前正在進行的試點主要針對碳排放大戶,當然會吸引其他企業參加,如果條件符合,將允許這些企業向碳交辦遞交申請。
3、“炒碳” 國際談判影響大
記者:18日當天能否出現第一筆交易?
排交所:交易平臺目前正在積極撮合交易。
市發改委副主任蔡羽:據了解,有不少企業已有意向“賣碳”,已有1-2筆成交意向,具體看當天交易情況。
記者:條件成熟后,開戶者如何炒碳?如何獲利?
排交所:炒碳主要還是看投資者對市場的判斷,在試點期的三年,越早進入碳市場越早獲益。碳市場的信心受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和國內政府對節能減排的決心所影響,最近中美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國際航協通過各國航空公司“碳中和”方案,諸如此類的進展,都是市場利好。
4、避低迷 配額公平很關鍵
記者:深圳碳交易與歐盟有何不同?
碳交辦:深圳碳排放整個交易體系建設是以“碳強度”下降為目標。所謂的“碳強度”,就是單位工業增加值的碳排放量(企業碳排放量除以單位增加值)。之所以采取不同于歐盟控制絕對總量的做法,轉而控制“碳強度”下的靈活總量,是因為經過認真分析認為,深圳跟歐盟相比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深圳的碳排放還在增長,還沒到峰值,服務業能耗量還在快速上升,隨著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對能耗的消耗也比較大。所以說要通過相對的總量,以“碳強度”來控制碳排放。
記者:碳交易,歐美已經先走一步,不過歐盟的碳交易市場仍然低迷,成交量低。深圳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排交所:歐盟碳市場目前的低迷,主要是由于初期免費配額過量發放,有遇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導致的經濟低迷,致使配額供大于求。深圳市碳交易試點的配額分配,考慮了合理性和公平性,基于深圳企業未來碳排放增長空間較大以及制造業企業居多的現實,根據不同行業的發展特點和減排潛力,采用不同的配額分配方法,并且企業全程參與配額分配,提高了分配的公平性和滿意度。
個人投資需繳納會費和年費
記者:碳交易市場啟動后,價格如何?個人能否參與投資?
碳交辦:碳價格6月18日應能公布,具體的交易細則,將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后對外公布。
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陳海鷗:現在排放權交易所采用會員制方式,除了納入名單的企業自動成為可參與交易的會員之外,還提供投資者會員、項目業主會員的方式。投資者可以參與到碳交易市場,只要到交易所開戶,就能在交易所取得賬戶進行交易。
記者:何謂項目業主會員?
排交所:項目業主,即碳抵消項目機制的提供者,它專門為節能減排開發項目,每年一定要貢獻減排量,如開發一個水電項目,比原來的火電項目有減排,那么這個減排量就可以抵消碳消耗。舉例說,深圳的電廠及風電項目,都是項目業主會員。
記者:投資者會員有無入會門檻?是否不限深圳戶籍?對外籍有無限制?
排交所:投資者會員分兩類:一類為個人投資,需要一次性繳納會費2000元,每年交年費1000元,也就是說首次投資的門檻為3000元,在排交所開戶的個人,不限深圳戶籍,對于外籍人士能否入會,目前尚無相關規定;另一類為機構會員,一次性繳納會費50000元,年費30000元。
據稱大股東不會操縱“碳市”
記者:有評論認為,排交所大股東均為能源類國企,排交所是否有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之嫌?排交所如何盈利?大股東收益怎樣體現?
碳交辦:不會。這些大股東的股權都比較分散,沒有一家超過30%,而且他們只是提供交易平臺,并不是在里面操作碳市。
(注:對上述問題,排交所未予回應)
記者:深圳“市民中心”(注:深圳市政府及主要職能局辦公場所)如果超標排碳,而又不購買碳配額,罰款會不會由市政府交?
碳交辦:不會。“市民中心”等大型建筑都委托了合同能源管理單位,對碳排放實施監管。如果超標,那么將由合同能源管理單位進行購買,不存在市政府購買這一問題。如果超標后又不購買碳配額,深圳人大有立法,將對合同能源管理單位處以碳價格的3倍罰款。
記者:在“市民中心”辦公的都是權力部門和各級領導,合同單位敢管嗎?
碳交辦:合同能源管理單位將依照國家法規管理“市民中心”,有嚴格的節能程序,并且企業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