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低碳撬動6萬億元市場 低碳經濟迎來發展好時機
來源:中國節能服務網 時間:2013/6/18 14:23:01 用手機瀏覽

  6月17日,我國迎來首個“全國低碳日”,低碳發展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低碳經濟不僅是實現全球減排目標的重要戰略選擇,也是保證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劑良方。近年來,我國通過節能、提高能效、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加強生態建設等政策措施,積極推動低碳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從中長期看,加快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應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加快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
 
  低碳發展是必然選擇
 
  “倡導全面踐行綠色、節能、低碳理念,以實際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說,對于一個13億人口大國而言,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之路,已經迫在眉睫。
 
  近年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努力推動低碳發展,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重要變化,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成效明顯。數據顯示,2012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02%。
 
  “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掉以輕心。”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說,今年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多次出現持續性霧霾天氣,部分地區空氣污染較為嚴重,這表明我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改變。發達國家一二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并逐步解決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快速發展的30年里集中顯現,呈壓縮型、復合型特點,增加了我國環境問題治理的難度和復雜性。
 
  當前,我國處于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能源消費總量還會相應增長。轉變傳統的高碳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仍然面臨嚴峻挑戰。解振華表示,我國人口規模龐大、資源相對不足、環境容量有限,資源問題、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發展的瓶頸。通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高現有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是我國面臨的唯一選擇。
 
  低碳撬動6萬億元市場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綠色低碳發展是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潮流,世界各國已經把通過綠色低碳發展的途徑來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共識,這也帶動了綠色低碳環保產業在全球范圍內方興未艾。
 
  “十一五”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了巨大需求,節能環保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并已初具規模。根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2萬億元,從業人數2800萬人。
 
  產業領域不斷擴大,技術裝備迅速升級,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
 
  目前,中國正全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未來年均增長將在15%以上。到“十二五”末,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8萬億元,在整個節能減排領域的市場空間將達到6萬億元。
 
  按照測算,“十二五”時期,節能減排重點工程的投入將達到2.3萬億元,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4.5萬億元,吸納就業人口3000多萬人,年均增長15%以上。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要達到1.8萬億元。高效節能技術裝備的市場占有率由5%提高到30%。
 
  “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綠色低碳市場的發展將非常廣闊,將為企業發展帶來很大機遇。”解振華表示。
 
  實現發展與環保的共贏
 
  對于企業來說,實現低碳發展不僅是壓力,更是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在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上,遠大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躍表示,企業不應該把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視為“賠本買賣”,而要努力挖掘其中的商業機會,實現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共贏。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認為,工業企業不僅是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要主體,也承擔著為節能減排提供產品、技術和裝備的主要責任,其綠色、低碳發展的水平直接影響和制約全社會低碳發展的進程。因此,工業企業應充分發揮新興技術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促進工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我國在低碳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差距并不大,企業應積極主動地研發低碳技術,生產低碳產品,為拓展新的市場空間打下扎實基礎。”解振華說,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發展,關鍵在于技術創新。政府和企業都要在技術創新方面增加投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也應該共同研發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技術,解決好未來的技術問題和知識產權問題。
 
  解振華表示,中國將進一步完善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產業、財稅、價格、投資、金融等經濟政策,深化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加快資源環境稅改革,著力發揮市場手段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水價、碳排放權、排污權等建設,加快修訂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和標準,建立汽車、燃油經濟型指標。
 
  專家指出,推進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國的綠色低碳發展潛力還很大,必須全面增強全民的節約意識、環保意識、低碳意識、生態意識,營造低碳、環保的社會風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中國電建:清潔能源讓青海更“風光”
國家政協常委提出能源發展新目標
今年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7億千瓦 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
仇展煒:配額制越早出臺越好 對清潔能源推廣有重要意義
南方電網前三季最大限度消納清潔能源
廣投能源構建“兩網聯動 清潔能源”產業新格局
清潔能源有望成為中阿能源合作新“藍海”
中阿將成立清潔能源培訓中心加強該領域合作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源市| 潞西市| 达日县| 合山市| 溧水县| 昌宁县| 夏河县| 勐海县| 福鼎市| 温州市| 清苑县| 庆城县| 丰顺县| 承德市| 灌云县| 莱州市| 轮台县| 闵行区| 紫云| 涟源市| 丹阳市| 新安县| 马尔康县| 青岛市| 盘锦市| 肃南| 西华县| 潮州市| 东海县| 色达县| 湖北省| 法库县| 柳江县| 卓尼县| 阳曲县| 盈江县| 盖州市| 弋阳县| 平利县| 白河县| 额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