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集團不止建水電站、風電站和光伏電站,還是隱形的數據中心“大戶”。與該領域正在追求越來越高綠電使用比例的玩家們不同,三峽集團旗下的數據中心近水樓臺先得月,背靠這家全球最大水電開發運營企業、中國最大清潔能源集團為其輸出零碳電力。
據三峽集團官網消息,11月30日,三峽東岳廟數據中心建設項目一期首批1100個機柜投產。東岳廟數據中心全部建成后,將成為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群,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安全高效的數據存儲和強大的算力保障。
這是三峽集團總部搬遷湖北后交付的首個重大新基建項目。位于湖北宜昌三峽壩區右岸的東岳廟數據中心,總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計劃建設5棟數據中心大樓、一棟通訊指揮樓和配套變電站,建成后可提供2.64萬個機柜。該項目一期建設規模4416個機柜,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總投資8億多元,包含一棟數據中心機房樓、一棟通訊指揮樓、一座35千伏變電站。
近年來,數據中心面臨日趨嚴峻的高能耗挑戰。在數據中心的總體運營成本中,電力成本大約占到40%-60%。由于其特殊的電能和區位優勢,東岳廟項目“天生”采用綠色零碳電力。
東岳廟數據中心去年12月開建。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該數據中心由三峽長電大數據科技(宜昌)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建成后主要為三峽集團自用,其余投向市場。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梳理發現,三峽集團發力數據中心產業早有鋪墊。公開信息顯示,三峽集團自2017年開始就在湖北省宜昌市布局大數據產業,相繼規劃實施田秋漁數據中心項目、東岳廟數據中心項目、紫陽大數據中心等產業項目。位于三峽壩區左岸的田秋漁大數據中心已于2019年7月1日投入運營,實現了與湖北武漢互聯網核心骨干節點的直接連接。
今年1月,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在《三峽集團:加快數字化轉型 推動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撰文中表示,面向未來,積極謀劃,爭創流域數字化與清潔能源智慧化典范,“依托資源優勢,加快拓展數字產業化。利用三峽集團清潔能源優勢,開展高性能、綠色大數據中心建設,為清潔能源上下游產業提供數字基礎設施保障,助力‘新基建’。……加快建設長江流域天空地一體化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吸引相關方共同參與,面向全社會提供流域數據資源服務。”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理事長、三峽集團總信息師金和平今年5月在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期間曾對此進行進一步闡釋。他表示,三峽集團此前做產業數字化多,用大數據賦能傳統能源,但新的時代正在推動數字產業化,“原來是用比特目前支撐瓦特,現在是瓦特支撐比特。”
澎湃新聞注意到,據其介紹,該集團主要在三個方面著力:一個是數字基礎設施的服務,主要為社會提供IDC,提供能源、資源、包括相關應用場景的優勢,為長江流域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包括工業控制系統。第二是大數據資源服務,把數據作為一個資源,該公司正在謀劃流域大數據資源綜合服務平臺,也可以提供給全社會,為長江流域和全社會所用。第三個是數字化解決方案輸出,原來三峽工程的建設和運營,積累了智慧工程,智慧移民、智慧水務的經驗,可以向社會提供輸出。
金和平在上述場合說,三峽集團的IDC是沿著長江布局,在金沙江有4座巨型水電站,有200多公里的隧道,隧道冬暖夏涼。這是其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基礎,特別是三峽集團主要做清潔能源的開發,96%以上是水電、風電和光伏。“三峽集團在三峽壩區有大量的機房和機柜會起來,用100%的水電,是零碳的。當然我們在建設設計過程中會大量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節能的方案,包括降水冷源的利用。我們在三峽建的IDC是不需要柴油發電機的,用的是完全可再生的綠色水電,從根本上替代了傳統的化石能源,實現了零碳數據中心的目標,我們也在編制零碳數據中心的標準。”
此外,今年1-2月,三峽集團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分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三峽集團與中國電信的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工業互聯網和產業數字化領域、新基建大數據中心產業領域、長江大保護領域和拓展國際業務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在開展新基建大數據中心產業合作方面,三峽集團發揮電能、區位、資金等方面優勢,中國電信發揮鏈路傳輸、市場拓展、IDC建設與運維等方面優勢,聯合建設和運營大數據中心,打造新基建大數據中心產業標桿項目。
根據三峽集團與中國移動的合作協議內容,雙方將在基礎通信建設、企業數字化轉型、5G創新應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及國際業務方面開展互惠合作。其中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雙方將開展大數據中心聯合建設與運營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