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徐州市沛縣生態環境局沛縣農村污水處理PPP項目公開招標資格預審公告,項目總投資336676.20萬元。(詳情點擊:總投資超33億元 徐州市沛縣農村污水處理PPP項目公開招標資格預審)
據北極星水處理網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0大10億+農村污水處理項目進入采購,10大項目投資總額高達242.63億元,主要集中在江蘇和山東地區,江蘇獨占五席,且已經采購完成的項目皆被央企或地方國資拿下。
農村污水大體量項目陸續釋放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面廣量大且分散,運行維護難,特別是早期建設的一些項目,主要是村建設、村運行,缺少專業運維隊伍和經費保障,管網破損比較嚴重,運行不正常。
近兩年來,農村污水大體量項目陸續釋放,農村污水處理需求也不斷釋放,據統計,農村污水處理行業產值到2020年時有望增至840億元,2035年時超過2000億元,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農村污水處理開始跳出單純的“融資思維”,而是通過制度建設推動多元化治理,通過完善價格機制和優惠政策,推動專業化、市場化運作,運作模式也由原本的分散治理趨向于整體打包,項目規模也是越來越大,這樣既能實現統一管理,產生了規模效益,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項目的可操作性。
從招標內容上看,一般都包括新建+存量兩大部分,通常涉及上百個自然村,要求也更為細致,不僅包括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還包括管網、泵站等多項內容。
這些項目大多允許聯合體參與,同時也對成員的資質條件和運營能力條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據北極星水處理網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0大10億+農村污水處理項目進入采購,10大項目投資總額高達242.63億元。
10大項目中有7大項目已采購完成,包括沛縣農村污水處理PPP項目和如東縣農村水環境治理二期項目在內的兩大項目已進入采購階段,雎寧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PPP項目尚處于推介階段。
江蘇、山東著力解決農村生活污水難題
這10大10億級農村污水處理項目中,主要集中于江蘇和山東兩大地區,其中江蘇地區獨占5席,總投資額達154.88億元,投資總額占比高達64%。山東緊隨其后,三大項目釋放近60億元市場。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近來年,江蘇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0年底,全省1.1萬個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行政村覆蓋率為74.6%(位居全國省份第二位),比2019年提升18個百分點。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項重點任務中,與垃圾處理、改廁相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依然是較為明顯的短板。就全省而言,自然村覆蓋率僅為31%,農戶覆蓋率為30%左右。
在今年3月舉行的全省江蘇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目前,江蘇仍有近770萬農戶的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以戶均2萬元的建設成本計算,需要投入資金1500億元左右。
到去年年底,蘇南地區已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蓋,而蘇北地區行政村覆蓋率僅為63%。
去年5月,江蘇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門聽取了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匯報,審議通過了《江蘇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動方案》,對江蘇省“十四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結合實際,提出了差別化的奮斗目標,到2025年,蘇南等有條件地區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到90%;蘇中、蘇北地區行政村治理覆蓋率達到80%。同時,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指標任務納入了全省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等考核,并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予以重點推進。
同時,江蘇省采取措施,決定在全省選擇10個縣(市、區),開展整縣制農村生活污水社會化治理試點,培育多元化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場主體,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長效建設和運行管護機制。
作為同樣也是經濟、農業大省的山東而言,農村污水問題同樣備受重視。
據今年10月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截至目前,山東省2021年新增4000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任務已完成2418個,鞏固提升1500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任務已完成765個,500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已完成420處。
為確保順利完成今年治理任務,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將緊盯10月全面完成工程建設、11月底全面完成治理驗收的目標,繼續從“建、運、管、籌”四個方面抓好抓實治理工作。
聯合體出戰,大項目仍是國資央企的天下
這10大10億+農村污水處理項目仍多被聯合體拿下,已采購完成的7大項目皆被央企或國資企業拿下。
這10大項目中,最大一單則為濱海縣鎮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總投資高達71.58億元,被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建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廈門嘉達博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聯合體拿下。(詳情點擊:中標價71.58億 中國水利水電牽頭擬中標濱海縣鎮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
該項目以投資合作方+工程總承包的形式出現,中標人(承包人)作為建設項目的工程總承包企業負責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采購,同時中標人需要自行或與招標人(發包人)共同成立項目公司,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這一模式對于發包人而言,可以緩解自身前期投入資金的壓力,分配經營風險;對于承包人而言,既可以獲取工程款的收益,也有機會從項目自身運營中獲取經營性收益。
這10大項目大多都是經過激烈競爭才最終落地的,其中最受追捧的為12方競奪的常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項目,最終被中車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蘇州中車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湖南中車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聯合體收入囊中。(12方“短兵相接”!中車環境過關斬將拿下常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項目)
結語
12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通知指出,地方各級政府要保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資金,統籌安排土地出讓收入用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鼓勵各地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方式用于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項目。縣級可按規定統籌整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資金和項目,逐村集中建設。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投資收益較好、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管護項目。
雖然目前村鎮污水處理項目的打包已逐漸成為趨勢,但這也對對環境企業的資金、技術和商業模式提出嚴峻的挑戰,要求企業抗壓、抗風險能力更強。專家表示,未來,農村污水治理還需要在投資回報機制、污水定價及調整機制等方面繼續探索,保障“市域鄉鎮打捆模式”落地后穩健地運行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