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訊(記者欒嘉雯 實習生孫彤)上能利用日光發電,下能吸收地熱資源。金盤科技在漢打造的“零碳”智慧產業園——武漢金盤智能科技綠色產業園已投產兩個多月,一年可減少碳排放近萬噸。
日前,長江日報記者走進位于江夏區邢遠長街的武漢金盤智能科技綠色產業園內,在辦公區域,體感溫度舒適,來往工作人員均穿著工裝外套。“園區減碳‘神器’之一,就是采用了更省電的空調。”金盤科技設備工程技術部工程師王澤欣言語中透著神秘。
跟隨著王澤欣坐電梯下至負一層,記者發現產業園地下原來大有乾坤:地源熱泵空調機房內,一臺地源熱泵主機組轟鳴運行,盤旋半空的綠色、藍色、橙色管道相互交錯纏繞,管道內奔涌著源源不斷的水流。
“建設之初,我們就打了400余個孔,將熱源管道伸到常年保持18℃左右的地下100余米深處。地源熱泵使得水流在管道內循環,通過‘冬暖夏涼’效應,讓地能作為‘熱源’‘冷源’,供給園區辦公室內取暖或者納涼。”王澤欣介紹,采用地熱空調節能后,園區每年可少購入市電,減少對應碳排放。
在辦公樓20層,記者俯瞰園區,看到3座廠房樓頂鋪滿分布式光伏板。“光伏電站可以看作園區自己的‘發電廠’。另外,我們還裝備了自主研發的10千伏中壓級聯儲能系統,相當于大號‘充電寶’儲存電量,供給園區晚間使用。”王澤欣說。
金盤科技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干式變壓器全國單項冠軍企業,其新能源電力系統配套產品覆蓋新基建、新能源、軌道交通等場景,遍銷六大洲、84個國家。
“武漢工廠是金盤科技的第三代數字化工廠,首次實現了產品設計仿真、生產工藝過程仿真和生產自動化、物流自動化、信息流自動化。”武漢金盤科技總經理陳偉介紹。
在干式變壓器裝配車間內,豎立著8個貨物架直達車間頂棚。運進來的原材料放在托盤上,由平面放置的“自動電梯”運送進倉庫,再通過機器放到設定位置整理收納。
“車間材料自動化配送中心儲存著原材料、半成品和工裝模具,就像這里配備的一臺大型‘自動售賣機’。”干式變壓器制造部經理張圣雷介紹,以往5到6名員工花費一個星期才能整理清楚物料,現在1名員工花費3到5分鐘就能輕松完成盤點。
鐵芯自動化產線上,每分鐘都在上演著從一片片鐵到摞成“三”字形狀鐵塊的“智造魔法”。“原料、帶料、切片、疊碼等環節都無需人為干預,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張圣雷說。
一輛輛自動導向搬運車和有軌制導小車按照指令將物料搬運到指定的工位、生產看板上顯示著每道工序的完成情況……張圣雷說,產品從原材料到最終成品,生產、存儲、搬運、檢測等環節主要由自動化設備按照公司自主研發的“智慧大腦”的指令自行完成。
陳偉介紹,所謂“零碳”并非完全沒有碳排放,而是指通過碳減排、碳抵消等措施,抵消生產過程中必然產生的碳排放。
“在沒有任何節能措施的情況下,產業園每年需購入市電1000多萬度,每年需繳納電費1000多萬元。”陳偉說,在采用地熱空調+光伏+儲能等節能措施的情況下,產業園可降低用電成本,減少碳排放近萬噸,實現“零碳”的目標。特別是,光伏發電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產業園每年不僅可自行消納光伏發電,同時還能向電網輸出綠電。
投資綠色,如何回本?陳偉舉例,按武漢光照條件,分布式光伏電站發電壽命25年,考慮電站運維成本、資金成本,綜合計算分布式光伏電站每發一度電的成本為0.252元,電價超出0.252元的部分即可算為電站收益。
目前,金盤科技已在國內建成7座數字化工廠,海口數字化工廠獲得中國節能協會頒發的“零碳工廠”認證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