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動輒數百噸的“巨無霸”,海上風機對運輸條件要求極為苛刻。近日,參加完2024年全省“千項萬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后,溫州港蒼南港區霞關作業區煙墩山通用碼頭工程備受關注。煙墩山通用碼頭工程總投資28.7億元,共9個通用泊位,包含6個2萬噸級泊位,設計年吞吐量3200萬噸。一個看似普通的碼頭,承擔了海上風機裝備海陸聯運的重要使命,關系著一個千億產業的發展關鍵。
溫州港蒼南港區霞關作業區煙墩山通用碼頭工程效果圖。蒼南縣發改局供圖
布局“雙碳”產業,蒼南正構建以“千億核電”“千億風電”為引領的清潔能源產業集群。其中,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超800億元。在生產端,蒼南遠景零碳產業園、華能(蒼南)海上風電先進輸電技術創新中心先后落地,去年全省首臺海上風機在蒼南下線,填補了我省海上風機整機生產的空白。在應用端,蒼南已建成全省首個百萬千瓦級的海上風電基地,總裝機容量約占全省30%,納入省海上風電規劃的項目規模位居全省縣域第一。
“研發、生產、應用的產業鏈已初步形成。”蒼南發改局黨組成員章如景說,但專業的海上風機碼頭成為卡脖子工程。去年,專注風機生產的蒼南遠景零碳產業園產值突破了10億元,但風機葉輪、海纜等大型部件卻并未納入生產計劃。遠景零碳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解釋,以風機葉輪為例,直徑長達130米以上,遠遠超出了道路設計標準,海運是最佳選擇。“雖然有臨時碼頭應急,但水深條件不夠,只能生產部分組件,限制了產能。”
為突破“千億風電”產業鏈的關鍵瓶頸,提升海上對外交通能力,蒼南加快推進煙墩山通用碼頭建設。“我們已經把風機葉輪的參數給了建設方。”遠景零碳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海上風機對碼頭的承重、吊裝物體尺寸有更高要求,他們將全程跟進碼頭建設。根據計劃,一期工程將于2026年5月完工。
結合蒼南海上風電產業鏈布局,蒼南風電裝備水運吞吐量有望達到300萬噸。“碼頭建成后,產能將充分釋放。”遠景零碳產業園定下目標,3至5年內,公司年產值預計超過50億元,經蒼南出海銷往全球。目前,蒼南還在規劃建設華東海上風電運維母港,在碼頭的腹地直接研發、生產、維修風電裝備,提升蒼南海上風電產業的成本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