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項目部就取締“活熊取膽”產業致函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建議其牽頭組織開展取締“黑熊取膽”產業的工作,加快推進《動物福利法》或《反虐待動物法》的制定。這一建議旨在加強黑熊保護力度,提升更廣泛的動物福利,保障動物健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011年歸真堂活熊取膽事件發生之后,“活熊取膽”模式引發社會激烈爭議。“活熊取膽”是否存在虐待和傷害成為爭論的焦點。在動物保護組織的努力下,活熊取膽的殘忍性被公眾普遍認知,取締“活熊取膽”的呼聲日益高漲。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認為取締“活熊取膽”已尤為迫切。
01“活熊取膽”與生態文明思想,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念相違背
“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要秉持生態文明理念,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02“活熊取膽”不符合中華文明的生態哲學思想
我國有著悠久的生態保護文化底蘊,“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見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惻隱之心焉,見鳥獸之哀鳴,而必有不忍之心。”無不展現“萬物生而平等”“和諧共生”的理念。
03事實證明“活熊取膽”是野蠻的、殘忍的
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活熊取膽”對黑熊膽囊的破壞極為嚴重,對肝臟、心臟和消化系統也產生威脅,會引發致死性的并發病,如肝膿腫、膿毒性敗血癥、嚴重的胃腸炎、急性心衰等。有數據顯示,在救助的取膽黑熊中,約有四分之一的黑熊死于肝癌。另外,由于長期被關在狹小的籠舍里,黑熊行為刻板,甚至會精神壓力而自殘。
04“活熊取膽”不符合國際公認的動物福利“五項自由”原則
原則中強調動物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享有生活無恐懼和無悲傷的自由,事實上取膽熊并未享有這些自由,而是遭受傷痛、疾病和精神的折磨。目前,在全球動物保護意識的驅動下,大多數國家已禁止開展“活熊取膽”,甚至立法禁止熊膽制品的使用,而我國依然允許“活熊取膽”的合法性。
05天然熊膽完全可以被人工熊膽替代
早在1983年,我國就開展了人工熊膽的研究。目前,國際上熊去氧膽酸等熊膽替代品已廣泛使用,國內人工合成熊膽研究也取得突破性進展,且合成品純度更高,安全性更好,品質更穩定。“活熊取膽”已經失去存在的意義!
06取締“活熊取膽”是民心所向、社會共識
據調查顯示,97.4%的受訪者認為活熊取膽很殘忍,83.9%的公眾支持取締活熊取膽業。超過七成的受訪者從未購買過相關產品,且其中90.2%表示未來也不會購買或使用熊膽制品。
“活熊取膽”已與新時代的發展觀不相適應!
期待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盡快制定相關工作計劃,加快取締“活熊取膽”產業的進程,并推動完善相關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