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年初全國人大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中第一次將萬元GDP的節能降耗與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作為兩項約束型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到201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其中,2006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
官方的最新數據還沒有公布,但一份來自全國政協調研組最近完成的調研報告結果顯示,2006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指標下降4%的目標難以完成。
就連主管部門的態度也明顯不樂觀。幾天前,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十大新聞發布暨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韓永文坦承,預計全年單位GDP能耗數字會下降,但4%恐難實現。
數據顯示,2006年上半年,我國單位GDP能耗不僅沒有下降,相反同比上升了0.8%,且其增幅超過了同期的GDP水平。能耗增長主要表現在鋼鐵、煤炭、石油、電力等行業。盡管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下降了0.5%,且這是近3年來單位GDP能耗首次出現下降,但為之歡欣者寡。因為目前單位GDP能耗僅呈現小幅下降的態勢,讓全年節能降耗的形勢異常嚴峻。
2006年同樣難以完成的,還有另一項限制性指標污染物減排。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標,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削減2%。2006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3%到4%,韓永文認為,全年污染物減排指標難以完成幾成定局。
盤點剛剛過去的一年不難發現,為了實現節能降耗4%的任務,政府主管部門從2006年年初就加大了節能降耗工作的安排和力度,有關節能降耗的新政頻頻推出,動作不可謂不密集,手腕不可謂不強硬。尤其是2006年8月,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等聯合公布《2006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公報》之后,國務院迅速發出《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強調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體系,建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對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能通過節能審查的項目一律不得審批核準。即便如此,兩個限制性指標顯然雙雙“難守”。
能耗年降4%目標“失守”存在多方面的因素。此間專家指出,節能降耗是對各項產業的結構調整的結果,而產業調整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目前最為棘手的是,投資增長過快帶動部分高耗能行業迅速擴張,致使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緩慢,能耗低的第三產業增速仍慢于工業,而能耗高的重工業占工業的比重又有所上升。從工業增加值看,今年1-9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2%,其中重工業增長18.2%,增速快于輕工業3.3個百分點。從高耗能行業發展和高耗能產品生產看,前幾年大規模開工的鋼鐵、有色、電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項目,有相當一部分于2006年建成投產。
此外,能源資源價格水平還不盡合理,節能降耗管理力量薄弱、政策措施見效慢,各種政策支撐條件如有關節能降耗的目標考核方式、指標體系等很多基礎工作還不到位,節能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滯后等,都是2006年能耗目標難以完成的重要原因。
各地也在為節能降耗工作而努力。自2006年年初中央提出GDP降耗目標以來,各地紛紛行動起來,許多地方重新調整了“十一五”規劃的節能工作重點,提出了本地區的“十一五”節能降耗的目標,并進一步分解到下級地方和行業。但不容忽視的是,相當一部分地方對節能降耗工作的重視程度和高效落實的力度有待提高。
“如果沒有有力的措施,‘十一五’規劃還可能重復‘十五’計劃的情景,即所有的經濟總量的指標全面超額完成,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指標有些卻會落空。”全國政協委員陳清泰在2006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無擔心的話言猶在耳。
一個關鍵問題是,盡管國家將節能降耗工作放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國經濟工作會上提出的八大任務中,節能降耗甚至被排在了第四位,國家發改委三番五次申明單位GDP能耗指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但事實是,傳統政績考核方式畢竟沒有從根本上發生改變。從數據來看,我國工業能耗占全社會能耗的70%,不管是企業還是各地政府,上項目、鋪攤子可使政績立顯,沒完成節能降耗指標則痛癢不大。此等狀況下,如果各地依然按GDP論英雄,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不管節能降耗還是污染物減排指標,最終都無法跟GDP抗衡。
一個新動向是,為堅持科學發展觀,保證“十一五”期間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各地已陸續開始調低GDP指標,但同時卻調高了降耗指標。比如,天津、河北已確定2007年降耗4.4%的指標;山東確定2007年的萬元GDP能耗下降指標為4.5%;云南、浙江、青海、北京等均于近日將已確立的單位降耗指標進行上調。此動向不僅彰顯出各地對節能降耗工作更為務實,也充分說明此項工作的艱巨程度。
但人們依然對未來充滿信心。200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和全國節能工作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節能目標責任制,這些政策的積極效應有可能在2007年開始顯現出來。
另一個引人關注的信號是,國家開始積極運用經濟手段,促進節能降耗目標的實現。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起草的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方案——《關于深化價格改革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意見》,近日已獲得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議的原則通過。此方案旨在從能源定價機制入手,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經濟發展中的高耗能現象。
這還不夠。專家指出,從目前看,現有的措施還不足以保障實現節能降耗目標,需要各級政府積極主動開創新的政策和組織措施,包括投融資、產業政策、國土規劃、城市規劃、房地產政策、消費政策等都要進行相應調整。同時,要完善節能法律法規,為節能降耗提供法律保障。
2006年12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全黨全社會都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充分認識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下最大決心、花最大氣力抓好節約能源資源工作。
顯然,在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階段的2007年,以節能降耗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轉變,將會被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