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不太冷恐怕是大多數人的判斷。而在一些專家眼里,暖冬不僅僅降低了羽絨服的銷量、減少了滑雪場收入,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它還深刻影響著一國經濟。有專家認為,暖冬對我國最直接的挑戰之一是節能降耗的力度必須加大,過分倚重煤炭的能源消費結構繼續改善。
能源利用變局加速
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而這與一國能源消費結構和能源利用效率緊密相關。不少專家建議,我國過分倚重煤炭的能源利用結構亟待改善。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玉卓介紹,目前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約68%為煤炭,85%的煤炭開采是效率低、污染嚴重的直接燃燒技術;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74%,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85%。還有調查測算,我國大氣污染造成的損失已經占到GDP的3%到7%。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高輝清認為,目前最可行的還是加大節能降耗的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他說,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產業沒有執行嚴格的環保要求,這將不利于我國應對氣候危機。
有消息稱,《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已在各有關部門會簽,有望在3月出臺。其對降低單位GDP能耗,以及實施清潔發展機制等方面均做了詳細規定,這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的節能降耗工作。
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曾反復強調,今年將進一步強化節能降耗的目標責任,及時分解落實年度節能目標,加快建立科學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考核體系和監測體系。同時,抓好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石油石化等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節能工作,繼續組織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但我國節能技術的提升,要趕上歐美發達國家還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高輝清說。
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危機,不少專家獻策,加快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努力降低單位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加強技術研發和制度創新,顯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國已經出臺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在整體能源結構中的比例,爭取達到16%。
節能降耗不放松
部分專家認為,能源消費結構不可能在朝夕之間就改變,現在最關鍵的還在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大節能降耗力度。
國家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認為,我國作為一個經濟快速發展、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徹底改變能源結構,使用清潔能源需要花很多的錢。
實際上,我國現在除了水能開發,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都還處在“幼稚階段”。即使根據我國電力工業的最新發展規劃,到2010年,全國電力裝機總容量將達8.4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容量5.93億千瓦,仍獨占鰲頭。而水電裝機容量將達1.9億千瓦,核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5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550萬千瓦,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3600萬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