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節能是緩解能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保障經濟安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比較完善的節能法規和標準體系、政策保障體系、技術支撐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形成市場主體自覺節能的機制。
專家強調指出,實現“十一五”
節能降耗目標,必須有綜合配套的政策措施給予保障。
首先,要堅持和實施節能優先的方針。從國情出發,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能源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和約束作用,把節能作為能源發展戰略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堅持和實施節能優先的方針,推動全社會節能。節能優先要體現在制定和實施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投資管理以及財政、稅收、金融和價格等政策中。各地區都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節能中長期規劃;建設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應強化節能篇的論證和評估;要在推進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中體現節能優先;要在國家財政、稅收、金融和價格政策中支持節能。
其次,要制定和實施統一協調促進節能的能源和環境政策。《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提出,煤炭應主要用于發電;石油應主要用于交通運輸、化工原料和現階段無法替代的用油領域;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應以改造后達標排放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為原則,城市燃料構成要從實際出發,不宜硬性規定燃煤鍋爐必須改燃油鍋爐,以控制和減少盲目“棄煤改油”帶來燃料油需求量的增加。
第三,要制定和實施促進結構調整的產業政策。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是建立節能型工業、節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要研究制定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發揮服務業引導資金的作用,從體制、政策、機制、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產業,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優先發展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低能耗的信息產業,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第四,要制定和實施強化節能的激勵政策。制定《節能設備(產品)目錄》,重點是終端用能設備,包括高效電動機、風機、水泵、變壓器、家用電器、照明產品及建筑節能產品等,對生產或使用《目錄》所列節能產品實行鼓勵政策;將節能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國家對一些重大節能工程項目和重大節能技術開發、示范項目給予投資和資金補助或貸款貼息支持。政府節能管理、政府機構節能改造等所需費用,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深化能源價格改革,逐步理順不同能源品種的價格,形成有利于節能、提高能效的價格激勵機制。建立和完善峰谷、豐枯電價和可中斷電價補償制度,對國家淘汰和限制類項目及高耗能企業按國家產業政策實行差別電價,抑制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引導用戶合理用電,節約用電。研究鼓勵發展節能車型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車輛的財政稅收政策,擇機實施燃油稅改革方案。
第五,要加大依法實施節能管理的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節約能源法》為核心,配套法規、標準相協調的節能法律法規體系,依法強化監督管理。一是研究完善節約能源的相關法律,抓緊制定《節約用電管理辦法》、《節約石油管理辦法》、《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建筑節能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規章。二是制定和實施強制性、超前性能效標準。三是建立和完善節能監督機制。
第六,要加快節能技術開發、示范和推廣。組織對共性、關鍵和前沿節能技術的科研開發,實施重大節能示范工程,促進節能技術產業化。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
引進國外先進的節能技術,并消化吸收。組織先進、成熟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同時組織開展原材料、水等載能體的節約和替代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重點推廣列入《節能設備(產品)目錄》的終端用能設備(產品)。要制定節能技術開發、示范和推廣計劃,明確階段目標、重點支持政策,分步組織實施。建立節能共性技術和通用設備科研基地(平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采取積極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節能技術開發、示范和推廣應用。
第七,要推行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節能新機制。一是建立節能信息發布制度。二是推行綜合資源規劃和電力需求側管理。三是大力推動節能產品認證和能效標識管理制度的實施,運用市場機制,引導用戶和消費者購買節能型產品。四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克服節能新技術推廣的市場障礙,促進節能產業化,為企業實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五是建立節能投資擔保機制,促進節能技術服務體系的發展。六是推行節能自愿協議,即耗能用戶或行業協會與政府簽訂節能自愿協議。
第八,要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落實《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和《節約用電管理辦法》,加強對年耗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管理和監督。組織對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的監督檢查和主要耗能設備、工藝系統的檢測,定期公布重點用能單位名單、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及與國內外同類企業先進水平的比較情況,做好對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人員的培訓。重點用能單位應設立能源管理崗位。
同時,節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推動,要加強組織領導,政府機構要帶頭節能。還要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節能宣傳,不斷提高全民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將節能納入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使節能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