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來自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的消息,涉及未來五年我國能源發展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已經正式對外發布,其主導思想是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支持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十一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而在能源發展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主要表現在:消費需求不斷增長,資源約束日益加劇;結構矛盾比較突出,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國際市場劇烈波動,安全隱患不斷增加;能源效率亟待提高,節能降耗任務艱巨;科技水平相對落后,自主創新任重道遠;體制約束依然嚴重,各項改革有待深化;農村能源問題突出,滯后面貌亟待改觀。
按照發展目標,201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為27億噸標準煤左右,年均增長4%。煤炭、石油、天然氣、核電、水電、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別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66.1%、20.5%、5.3%、0.9%、6.8%和0.4%。而與2005年比,煤炭、石油比重分別下降3.0和0.5個百分點,天然氣、核電、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別增加2.5、0.1、0.6和0.3個百分點。
“
十一五”期間,我國重點建設五大能源基地,涉及煤炭、油氣、水電、煤電和核電。這其中,將加快開發神東、陜北、黃隴(含華亭)、晉北、晉東、寧東等67個大型優質動力煤炭基地,重點在黃河上游、長江中上游及其干支流、瀾滄江、紅水河和烏江等流域建設大型水電基地,優化建設山西、陜西、內蒙古、貴州、云南東部等煤炭富集地區煤電基地,建成田灣一期、廣東嶺澳二期工程,開工浙江三門、廣東陽江等核電基地。
隨著煤炭產銷量的增長,我國“北煤南運、西煤東調”格局將更加明顯。規劃設定,“十一五”期間,將重點抓好“三西”煤炭外運通道、北方沿海煤炭裝船碼頭擴能改造,規劃建設“西煤東運”新通道。進一步強化華東、東南、華南地區煤炭接卸碼頭和中轉基地建設,發揮長江和京杭運河作用。
西部油氣東輸、東北油氣南送、海上油氣登陸是天然氣發展的總體布局,規劃設定,“十一五”期間,將加強骨干油氣管線建設,增加必要的復線和重點聯絡線,加快中轉樞紐和戰略儲備設施建設,逐步形成全國油氣骨干管網和重點區域網絡。
遵循“重點輸送水電、適度輸送煤電”的原則,“十一五”期間,將繼續推進“西電東送”三大通道建設;推進大區電網互聯,到2010年,除西藏、新疆、臺灣等地區外,初步實現全國聯網;推進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形成安全可靠的配電網絡。
規劃指出,“十一五”期間,將加快法規建設,修訂《煤炭法》、《電力法》、《節約能源法》,制定《能源法》、《石油天然氣法》和《國家石油儲備管理條例》等法規,盡快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能源法律法規體系。